“今年2月份以来,海口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100%。”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如此欣喜地介绍。
不仅如此,此前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首份全球城市空气污染调查报告,海口获中国空气最清洁的城市、2012年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2012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海口空气质量排名第一;2013年,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海口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在全国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中排名第一。
而且,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向媒体发布了今年2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海口空气质量为全国最好,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00%。这是权威部门又一次对海口一流空气质量的确认。
这一次次“第一”是怎样取得的呢?
其实,这并不简单。这是近年来海口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按照海口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提供坚实的环境支撑。
高瞻远瞩:
生态环境是一个区域发展
最大红利之一
青山绿水是海口建设国际旅游岛省会中心城市的“金饭碗”,保护好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历史责任。海口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近十年来,海口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市活动更加频繁,但由于海口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当作海口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倍加珍惜,走出了一条新兴工业增产不增污,繁荣经济贸易增效不增污,发展旅游增色不增污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而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却持续保持一流水平。
今年3月,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等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国幸福城市20强出炉,海口市位于20强之首,优良的自然环境成为海口排名居前的主要原因。
在发展上,海口虽然没法和别的城市拼GDP,但我们更关注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指出:“海口是全国生态一流的城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和生命线。生态环境是一个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最大的红利之一。实际上,拼总量、拼增速我们比不过别人,我们只能追求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综合竞争力,追求精而美,只有坚持生态立市,才能实现绿色崛起。”
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强调:“生态环境是海口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坚持‘四宜三养’这一发展思路,继续把绿色生态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定位、产业选择、发展规划、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牢牢守住海口赖以生存发展的青山绿水和碧海蓝天这一最大资本。”
2009年10月,海口市政府机构改革,组建海口市环境保护局,成为海南省19个市县唯一独立的环保部门,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了市委总抓、人大监督、政府负责、政协支持、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海口通过优化城市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和功能结构、优化交通网络,从源头控制污染,逐步消除结构性污染,确保了空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在全国持续保持第一,形成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海口引以为傲的优势和资本,也是海口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和巨大潜力。
如今,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海口正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好的空气环境,全国各地的游客、投资者和参展商纷至沓来,洁净的空气已成为海口市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和营销宣传的最佳名片。
先行先试:
目标管理
高于国家标准
来海口旅游的游客无不对这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赞不绝口。
这样的口碑来之不易,其背后是海口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实行高于国家标准的目标管理,在多方面先行先试,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和控制污染的结果。
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1997年底以来,海口市就安排专项资金,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TEK仪器,分别在海南大学、省人民医院秀英留医部、龙华路环保大楼、海南师范大学和东寨港红树林国家保护区(背景点)建立了由5个子站、一个中心站组成的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有效地开展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
在全省率先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
2012年,海口市环保局和南开大学联合开展海口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工作,研究市区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海口空气质量指标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其来源一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二是扬尘。在此基础上,2013年,海口市环保局与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环境空气质量PM2.5一级优达标对策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决策参考。
此外,为减少大气污染,在全国率先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在全国率先将工业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在全国率先成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实施高排放机动车限行,通过实施对高排放机动车限行,实现对机动车实施差别化管理,达到缓解交通拥堵,控制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促进高排放机动车淘汰……
这一个个“率先”是城市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先行先试的智慧和决心。
狠抓落实:
从源头遏制污染
设置“绿色门槛”
海口环境空气质量在2013年名列全国第一后,今年2月份,海口空气环境质量又是全国最好。
这一个个“最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取得,需要的是海口市领导的决策和重视环保的决心,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齐抓共管,统一部署,海口环保、发改、城管、交通、住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建起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大格局。
为保护好环境空气质量这块“金字招牌”,海口市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城市扬尘污染、建设工地、露天烧烤摊、露天焚烧垃圾、裸露地面等各项整治,海口市环保局则组织相关单位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巡查。
据介绍,海口市今年将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制定《海口市环境总体规划》,划分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从源头优化城市环境保护格局。
同时,还将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要求,海口市严格环境准入,把环保标准作为产业和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禁止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项目入驻,从源头上遏制污染,为保护海口优美环境设置一道“绿色门槛”,推进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升级。
环境质量的巩固和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同心戮力、共同行动,构建全防全控、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的污染防治体系,实现“同呼吸,共奋斗”的群防群控局面,不断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为“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建设提供优良的生态保障。
海口多种举措防治污染:
项目环保不达标
“一票否决”
在刚刚闭幕的今年全国“两会”上,生态环境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两会代表,甚至是记者会,环保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不仅如此,今年海南省和海口市“两会”也都提出强化防治污染,打造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研究出台防治大气污染的综合措施。
这就意味着,环境保护在今后将显得更加重要。
其实,海口早就着手做了,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大量积极的措施防治污染,确保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据介绍,今年海口市将加快制度建设,深化环保体制改革,建立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的生态红线,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完善重大规划和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和总量控制制度,实行大气环境、南渡江流域等重点领域联防联控;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网络。
同时,还将加大执法监管,落实环保为民理念。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保障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新上项目,提高环保门槛,执行最严格的标准,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不欠“新账”,对于现有的污染项目做到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快还“老账”;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完成长流镇、甲子镇、云龙镇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大力推进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应急等标准化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和信息服务规范化的“智慧环保”体系;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公众参与机制,营造人人履行环保责任的良好氛围。
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
用战略思维谋划环保工作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环保部门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实践者,不仅要做好环境执法、综合监管等工作,而且要增强宏观意识,立足服务转型发展、服务民生改善的需要,用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考虑环保工作。”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说。
他介绍,海口将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科学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能,着重抓好提高环境质量、服务转型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三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科学制定规划,划定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为不开发的保护区,守住城市发展的生态底线;其次,积极参与宏观决策,加强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加大污染减排力度,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服务转型发展,服务城市转型发展。再者,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一流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此基础上,海口市环保局将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强市和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构建先进的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预警监测体系,加强细颗粒物(PM2.5)、辐射、土壤、噪声、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环境应急等监测能力,健全PM2.5监测网络,完善工业区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强化污染源监管,完善环保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
陈超介绍,为保持和巩固一流的环境空气质量,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2014年将力争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以淘汰高污染排放机动车为突破口,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高污染排放机动车第三阶段区域限行,大力整治机动车冒黑烟现象,主城区内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基本使用清洁能源,全面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二是以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整治为突破口,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建筑施工单位日常考核,促进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严肃查处扬尘污染违法行为。
三是以消除城区裸露地面为突破口,加大城市植树造林力度。大力开展城区裸露地面绿化工作,消除裸露地面扬尘污染,继续推进“绿化宝岛”行动,实施海防林、河流水库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等绿化工程,以“增绿”强化“护蓝”效果。
“针对目前海口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我们既要抓好环境监管、环境治理等治标工作,又要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生态环保制度建设、完善环境基础设施等治本工作上下大工夫,还要做好环境基础课题研究、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为‘十三五’继续保持一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表示。
虽然海口市2013年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但并不会满足于现状。陈超说,在做好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6项基本项目的同时,海口市在新建成的石山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增加了负氧离子、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监测项目,今年准备新建的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也将增设这两项指标,可以更全面反映空气质量优劣,不仅展示海口优良的环境质量,体现宜居环境,也可提高环境预警预报能力,将有助于海口更好地打造生态旅游的品牌,把优质的环境空气变为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和营销宣传的最佳名片。
相关链接
2013年,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3.2%,其中一级优天数235天,二级良天数105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值分别为7微克/立方米、17微克/立方米、47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9.2%。
(撰稿 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