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文村党支部书记王业才带着记者到村里设计一新的遗址文化广场、革命博物馆转了一圈,指着一排排改造后的土坯房感叹不已。原来,按照设计,老旧的土坯房并没有被推倒用来建宾馆酒店,而是被廖勇峰和他的设计团队购买下来,进行了仿旧如旧的修复,旧址直接改造成“老部队营房”。他在吸引游客上有着特殊的理念:要做一次“吃苦游”的尝试。
房子还是那50多间老房子,但房内进行了星级化的改造。还是睡小被子,电灯被换成了马灯,到村里的路也不打算设计成平坦的汽车线路,游客只能爬5公里的山路走到便文村,但这种独特性还是让探访而来的游客耳目一新,发出惊叹:原来革命遗址的旅游可以这样做!
廖勇峰迄今已投入了700余万元的前期资金,对于革命遗址的旅游开发,他让村集体也参与入股,让黎族老百姓围绕自家门前的旅游项目参与就业,将原有民俗的、革命文化的元素串联起来,目的不仅是挽救红色遗址,也让当地农民从旅游中致富。
革命遗址被湮没
琼崖独立纵队总部住所旧址:
电线缠绕 已成危房
“对南丰镇这处琼崖独立纵队总部住所旧址的保护性修缮的呼吁,我们从10年前就已开始。”儋州市委史志办主任杜建心对这处老遗址的关心程度多年不减,痛心之余倍感遗憾的是,呼声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儋州市南丰镇南路43-44号,一座单薄的临街老骑楼式建筑残破不堪,建筑的檐角也被电线四向拉扯着,乍一看来与周边新建起的楼房样式迥异,看残旧的程度很难想象,这里竟是1945年见证了日军投降后盟军战俘交接的现场。
镇上82岁老阿婆罗亚满见证过这座房子的历史,“最早是地主家产,后来被征用做革命办公室,小时候常看到一些革命人士进出这房子,忙忙碌碌。”
这所“岌岌可危”的老建筑,正是中共琼崖特委与琼崖独立纵队总部驻所的旧址。1945年9月,太平洋战区美军司令部派出的盟军代表正是在这里,与琼纵司令冯白驹会面,双方就琼崖独立纵队解救出来的盟军战俘接收问题达成协议,随后将27名盟军人员在此移交。
“这座老宅子在解放后也几易其手,现在少有人看管,就靠街坊们帮忙看护着,成了危房。”隔壁住户陈子唐说。
椰子寨战斗遗址:
找不到任何遗址标记
打响武装反击反动派第一枪、树立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第一面红旗的椰子寨战斗,是琼崖革命的一面旗帜。
在琼海市嘉积镇,记者走进这处遗址所在地青砖老街时,一幅历史的画面就此展开:1927年,琼崖特委决定攻打敌人重要据点——椰子寨,以夺取嘉积,再将革命向全岛扩展。王文明率领部队冒雨强渡万泉河,从椰子寨东门渡口登岸,向青砖老街敌人炮楼发起进攻,成功占领椰子寨,杨善集带领部队随后与之在青砖老街胜利会合……
椰子寨战斗遗址,早在1989年就确定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在遗址处记者见到,老街依然存在,而遗址标记却荡然无存。在离老街不远的万泉河登岸渡口,如今,这里的村民在铺了水泥板的老渡口前洗洗涮涮,日子如常,却再找不到有关战斗遗址的任何痕迹。
革命志士王海萍故居:
建设中断 杂草丛生
在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堂善村,王海萍烈士的侄子王陛钺一直守护着村里几近破败的王海萍故居。
提到王海萍烈士,就会回想到其参加的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王海萍是堂善村人,海南本土走出去的知名革命志士。“我们多年来向海口市民政部门申请恳求修缮故居,然而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故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王陛钺为此难过。
10月23日,记者来到堂善村,在距离村口500米左右的王海萍纪念碑前,海口市民政部门派来的施工队正在用挖掘机平整周边的土地。
据民政部门在现场的一位曾姓负责人介绍,其实早在1995年,海口市政府就向省民政厅申报修建王海萍烈士纪念碑。当时,长流镇委还为此成立了烈士纪念园筹委会,发动社会力量捐款,在堂善村边划出10多亩土地作为烈士纪念园用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纪念园建设中断,这么多年来,周围早已杂草丛生。
110多处战斗遗址:
多已荡然无存
“我们调查发现,海南革命遗址中涉及到的110多处战斗遗址,损毁尤为严重,绝大多数不仅损坏,而且很多都已荡然无存,历史遗迹在无声地消失。”省党史办宣教处调研员吴淑贞介绍,调查走访中发现,乐东九所镇九所村北部的“九所战场旧址”,如今大部分建筑物消失,在现场唯一能看到一座二层旧式小楼,墙上布满弹孔,但小楼破败不堪,无人问津,更不敢想象,这里曾是1949年琼崖纵队为配合解放军渡海作战发起岛西战役的重要战场。
目前在我省,还有部分革命遗址处于“危机状态”,一些遗址在风雨中飘摇,也有的因为公路建设、农田水利改造以及城镇化改造等原因,原遗址逐步消失了。在党史办普查采集到了全省598处遗址中,保存状况较差和损毁无迹的高达373处,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占到了总数的6成多。
专家建言赐良策
省党史办遗址保护专家吴淑贞:
考虑设立全省性革命遗址保护基金
海南的革命遗址500余处,如果全部保护开发出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建议在考虑保护革命遗址的时候,综合考虑付出的资金精力和得到的经济效益是不是成正比。当然,为了抢救个别具有特殊意义的革命遗址,应该不计经济成本,考虑社会效应。目前我省除了一些重要革命遗址享有专项资金支持外,绝大多数革命遗址的维护管理缺乏资金,特别是位于乡村的革命遗址,由于没有经费来源,难以开展保护。而当前,不少省份已经建立了专门针对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资金专项投入制度,如浙江、云南等省。建议海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解决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资金问题,增设保护经费,实现专款专用。也可考虑设立一定资金额度的全省性革命遗址保护基金,同时也尽可能地保障一定数量的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用到乡村革命遗址的保护中来。
省党史办党史二处处长赖永生:
用法规制度
为革命遗址提供保护
海南的一些革命遗址,有的有管理单位,而大部分遗址处于无人管护的境地,经长期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许多遗址难寻踪迹,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建议将革命遗址与历史文物古迹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管理。海南的遗址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建议海南抓紧制定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海南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对革命遗址保护的地位作用、管理权属、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保护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把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进一步纳入到法制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