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4月,海口成功进入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名单,这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与海口市委市政府共同努力,在34个申报城市中层层竞争赢得的一次机遇。

  成为试点城市的这个机遇,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意味着家门口今后不会出现今天挖开路面修水管、明天挖开路面检修燃气管道这些事了。

  成为试点城市的这个机遇,对于政府而言,意味着海口每年将获得4亿元,一共3年,总计12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海口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改造;意味着今后面临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之时,海口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得到有效保障;意味着海南高瞻远瞩,通过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质量和管理水平,追求精品城市的决心;更意味着,海南把“政绩”埋入地下,朝“里子工程”迈开了重大一步。

  海口成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海南迈步“里子工程”

  -海南日报记者刘贡

  能回避“拉链路”,能提升台风防灾减灾能力

  地下综合管廊为何今天才进入操作层面?

  看过《悲惨世界》的人应该记得主人公奔走在“下水道”(即共同沟)救人的情节,巴黎早在1833年就已兴建地下管线共同沟。而每遇台风等恶劣天气、城市积水问题突出时,海口也有不少市民会提起国内外不少城市的“下水道”,艳羡那里的“下水道”宽敞得人可以在里面奔跑,车可以在里面行驶。

  如今,海口也有了这样的机遇,建设地下综合管道。

  “众所周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海口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避免了“拉链马路”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以后如果自来水管腐蚀了需要更换,只要把设备调进地下综合管廊里进行维修即可。

  除了方便管线单位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影响交通、干扰居民生活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还有更多益处。“对海口而言,地下综合管廊最迫切的益处在于,通过高压线等入地下入管廊,集中化管理,实现台风中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承担海口此次地下管廊项目规划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师宋文清认为。

  既然地下综合管廊的好处如此之多,为何直到今天才进入操作阶段呢?一位熟悉市政工程程序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体制的原因,发展的原因,还有利益分配的原因。

  这位人士认为,自来水、天然气、电信、供电、城市排水等多个单位、部门互不隶属各自为政,从这些单位和部门自身来看,都有自己的施工计划,但综合来看,给人以无序和混乱的迹象。

  “譬如我们要拓宽一条马路,拿到设计施工图纸开工前要先通知水电气等单位,要求他们给予配合。但有些单位人手不够,时间排不过来,有的单位资金审批需要走流程。等路修好了,一些单位的钱才到位,于是路又遭‘开膛破肚’了。”这位人士举例说。

  而长久以来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例,工程缺乏前瞻性;由于工程跟踪测量率低,一些管线工程没有留下准确图纸,建设系统缺乏精准信息数据,致使常发生挖开后碰到障碍物不得不绕道、改线、改管等现象。

  “最重要的是没有钱,如果一个城市有雄厚的资金,能一口气投入建大管,自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海口市一家市政设施单位负责人回忆,10年前,海口曾经有人士提出过修路先建“共同沟”,但苦于当时微薄的财力,设想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市政设施建设只能“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有限的钱,干地面上看得见的事”。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将极大地提高海口市的基础设施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一揽子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大大地提高管线的寿命,提升海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改善城市面貌。”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多个场合表示。

  摸地下管网家底发现问题不少

  新城如何建,老城如何改?

  城市地下管网担负着城市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建地下综合管廊,先得摸清地下管网的家底。

  事实上,海口已经意识到这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对规划建设和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全面查明全市管线空间分布和属性情况,建立数据库,实现综合管线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减灾防灾提供决策支持。

  2011年4月,海口启动了地下管线普查,对城区范围内埋设于地下的管线和架空的高压线缆进行普查探测;2012年5月,海口完成了综合管线普查及数据建库工程,拟建立地下管线信息长效管理机制。

  普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少。海口城市地下管线主要埋设在道路两侧和非机动车道或慢车道上,老城区管网基本以直埋方式为主,且运行时间长、集约化程度低(2010年之后敷设的电力管大部分采用电缆沟敷设的方式);老城区部分管网由于敷设年代较早,存在设计标准偏低、安全可靠性较差的现象;地下管线种类多,且存在大量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造成地下空间拥挤、管线存在大量上下重叠交错,管线之间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对管线的运行和维护带来较大不便;地下管线产权分散,各管线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造成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地下管线养护不足,造成浪费严重。

  “尤其重建设、轻养护是我国城市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养护,海口部分老旧管道腐蚀、损坏严重,漏水和漏气,不仅浪费严重,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负责此次普查的人士指出。

  与此同时,海口意识到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除了解决眼前和当下的问题,还能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化发展之路。

  此后,海口启动编制《海口市地下管线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对管网的集约化改造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同步实施管线集约化改造,对于有可实施性路段采用建设综合管廊方式,对于无综合管廊实施条件路段结合道路改造、采用高架线进电缆沟的入地方式;另一方面,对无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实施的区域,结合城市节能并网对管线进行集约化改造。

  以92分高分第3名进入试点城市之列

  海口是怎样胜出的?

  “海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热带滨海,台风多发。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老城区占比小、新区开发空间大,在海口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既有需要、也有必要、更有优势!”4月8日,海口市市长倪强代表海口赴京,在财政部、住建部领导及各位专家面前,朗声作“海口市申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汇报陈述答辩。

  只要能通过此次陈述,海口就能获得12亿元配套资金,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阶段。相对海口当前的财政能力、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这个机遇很重要。

  机遇始于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从国家相关部门得知要在全国挑选城市搞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后,海口立即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为组长,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光平、副市长任清华为副组长,各职能局第一把手组成的市级领导工作小组,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