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三亚救援队第一梯队的6名队员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5月8日晚,三亚救援队第一梯队的6名队员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专业救援队出征尼泊尔

  4月29日早晨,身着深蓝色制服,头戴红色安全头盔的三亚救援队出现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国内候机楼,他们一行6人快速过检后走向了登机口。据陈长陈锐介绍,这支救助队搭乘航班从三亚出发,在重庆、拉萨等地经停后,到达目的地——尼泊尔已经是4月30日的中午。

  三亚救援队的全称是三亚市红十字灾害应急救援队,也是海南省红十字救援大队三亚分队,2005年成立,设有搜索分队、营救分队、水上分队、医疗分队等分队,队员共106人,是三亚民间的一支救援力量。队员参加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救援培训、地震应急与救援研修、紧急救援职业资格培训等等,具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丰富的救援经验。

  据介绍,在过去的10年里,三亚救援队的身影出现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灾害现场,参与了多次重大灾害救援,同时还给三亚及海南省内周边地区的单位开展了200多场自救互救、防灾减灾培训活动,培训学员达3万多人次。

  2005年9月参加海南省文昌市“达维”台风救援;2010年10月参加文昌、万宁水灾救援;2013年4月参加四川省雅安芦山地震救援;2013年12月参加海南省万宁水灾救援;2014年7月参加文昌“威马逊”台风救援;2014年8月参加云南省鲁甸地震救援,深入震中龙头山镇八宝村挖掘被埋压村民……

  搜救、发放救灾物资

  4月30日中午,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三亚救援队就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取得了联系,当时他们受领的任务是搜救。

  当时,加德满都天气很热,但三亚救援队员并没有停顿,直接前往斯瓦扬布纳寺附近与其他救援队进行联合搜救。

  队员们回忆,灾区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和满地的废墟。白天他们就在废墟之上搜索、挖掘、营救。晚上则借住在一个广东人开的酒店内,令队员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华人的酒店不但免费提供住宿还有网络可用。

  “到了5月2日,三亚救援队配合中国国际救援队对Aginchok、Darkha、Dhola等47个村庄进行灾情评估,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灾区人民。”据队员们介绍,期间,三亚救援队联合西藏蔓峰救援队、绿野救援队等救援队伍组成救援联盟对重灾村进行援助,向800多位村民发放6000公斤大米。

  当天下午,救援队将大米分装成两车前往加德满都周边受灾村庄发放。据救援队员介绍,许多受灾村民家里剩下的粮食已几乎见底,最多可再吃上一两天。随第二梯队抵达灾区现场的三亚救援队的一位队员还自费购买了2吨大米,赠送给当地受灾的人们。

  余震、车辆爆胎全部经历

  “每天都有余震!”三亚救援队的队员们回想起在灾区的一路跋涉,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当时那种“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气氛。陈锐说,在6天的救援时间里,余震一直没有间断过,接连不断的余震让许多当地的居民们找不到安全感,他们很多人都睡在大街上。据队员们介绍,在尼泊尔灾区里,每天都会出现有3级左右的余震,有时候晚上刚躺下,房屋就开始摇晃。

  而在离开丹丁白希的途中,救援队员遇到了惊心动魄的一次意外:行驶中的车辆突然爆胎,侧滑10余米后才停稳。幸运的是,没有人员受伤。换胎后已是傍晚18时15分,他们撤回了营地。灾区网络信号不好,救援队员又忙于救灾行动。

  5月4日,救援队前往尼泊尔辛杜帕尔乔克县进行灾情评估,同时在该地bhotechour搭建国内志愿者募集购买的20顶帐篷,在Mahankal分发照明设备。据了解,该地区人口居住分散,道路多处塌方,灾后损失严重,物资极度短缺。救援队工作期间余震不断,历时5小时于当地时间19时45分完成当日任务。返回途中帮助瑞士救援队分发物资,直到晚上22时10分才抵达驻地休息。

  144小时,救治157名群众

  短短6天时间,救援队救治了157名群众,最小的仅1岁多。“是个男孩,口鼻被砸伤,我们帮忙处理了伤口。”陈锐说,每一次救治受伤群众,心里一阵酸楚,一开始百感交集,到后来“哭都没有眼泪”。

  “很多走在路上的瘦弱小孩,看起来只有两三岁。一问才知道已经六七岁,这样的条件下,又遭受这样的灾害,每一个目睹的人,心里都不好受。”结束搜救任务后,三亚救援队根据联合国协调中心的安排,与来自马来西亚、俄罗斯和菲律宾等国家的救援队一起,以及兄弟队伍深圳山地救援队,共同协助中国国家救援队展开救援工作。

  6天的救援行程结束,最让三亚救援队感到自豪的,是灾区华人所展现的大爱。免费接纳滞留游客的中国老板,虽然被困却心系灾民的滞留游客,都让队员们心头一暖,倍感骄傲。“非常感动,这是国人的大爱,是我们中国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队长陈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