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十市县被纳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

  新型职业农民向我们走来

  -海南日报记者刘笑非

  农业发展到今天,“农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世袭”的身份向全新的职业转变是无法阻挡的历史大势。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目的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个既迫在眉睫又事关大局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农业的未来,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寄托在新型职业农民身上。

  2014年,包括海口、万宁、澄迈、三亚、儋州、临高、琼中、昌江、定安、屯昌在内的10个市县被纳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300个示范县中。试点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项制度,让农民成为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职业,这无疑是一种意义重大的制度性变革。我省随即印发了《海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全省同步铺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他们,还是地道的农民吗?

  生产型职业农民:管种不管销

  5月的海南,市面上最受欢迎的水果莫过于荔枝。

  位于文昌市的东路农场,荔枝种植户邢诒泰漫步在自家的果园里,顶着烈日逐棵逐棵观察着荔枝的长势。

  要是换作往年,邢诒泰可不会这么“悠哉”地漫步在果园。“往年这个时候,我可得为荔枝的销路奔走了,每天带几批收购商看果子,那是常有的事。”邢诒泰说,市场价格如何、需求多少,运输距离长短、如何保鲜,要考虑的事有很多。

  而当下如此淡定,是因为眼前这10亩荔枝,早已“名果有主”。

  今年年初,在海南省农垦总局及相关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东路农场在4月底以竞价拍卖的方式,将70多万斤东路“妃子笑”荔枝的订单采购权拍卖了出去,不仅给种植户们吃下了定心丸,也创下了13.2元/斤的高价。因此在接下来的半月时间里,邢诒泰要做的,只是运用自己娴熟的种植技术,保障这批荔枝以完美的品相被采摘,对于邢诒泰这样有经验的种植户,显得格外简单。

  从种植、嫁接、施肥、护果、采摘、销售的一肩挑,到如今只需发挥自己所长种好荔枝,邢诒泰的身份也从传统的荔枝种植户变成了一个专注于种植的生产型职业农民。

  “对农民来说,市场从来都是摸不透的东西,与其让他们分心产后,不如发挥农民本身所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夏勇开一直致力于推动农民职业化进程,他说,目前东路农场的荔枝种植户们,可以说是典型的生产型职业农民。

  从全产业链解放出来,专注于最擅长的生产环节——

  以前从种到卖现在只管种好

  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与传统水稻等作物相比,利润更高,往往成为生产型职业农民的首选。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下,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了加强,收入自然更加稳定。

  “传统的农业,农民往往承担着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而生产型职业农民,更像是这个产业链中的一环,而且是农民最熟悉也是最擅长的一环。”从最初的香蕉产业发展,到开始持续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夏勇开认为,将农民从不擅长的领域中解放出来,专心做好最擅长的环节,好比一个应届毕业生从事着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得心应手。

  不仅在东路,东方的香蕉产业、澄迈的咖啡产业等,都让农民专注于当地的优势产业,用“专业”促发展。

  服务型职业农民:无地也生金

  五月中旬的东方市八所镇,半月前还是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现在已收获了大部分,但八所镇农户汤实干还是开着车到各大玉米种植基地转了转。

  从玉米品种选择、播种、施肥、收获、上市,汤实干往来奔走一刻也没闲过。在东方市的玉米种植圈子里,汤实干小有名气。但不认识他的人或许都纳闷,对一个今年没种一亩玉米的农户而言,这么操心玉米种植情况,让人有些费解。

  “其实我也算是种植户出身,但随着东方玉米产业越做越大,我发现了不同的商机。”汤实干口中的商机,其实就是专业化的服务。产前帮助农户分析市场行情、选择种植品种,产中关注病虫害及气候影响,产后对接经销商和农户,汤实干的一条龙中介服务,为他赢得了利润,也赢得了口碑。

  像汤实干一样的服务型职业农民,作为串联农业产业与市场的“中介”,已成为当下农业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好比名噪一时的原平水果经纪人,东方市的这些玉米中介们,不只是沟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还是整个玉米产业链条的润滑剂。”在夏勇开看来,当下的海南农业,农户与市场脱节是常有的事,出现农产品滞销也与其有关,服务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既有必要,也是必然。

  手握市场信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专司中介服务串起田间与市场

  摒弃传统的种植、养殖,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握市场信息,就等于手握最畅销的“产品”。“许多农产品中介,往往也是农户出身,对于当地的农业产业而言再了解不过。”夏勇开说,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与经销商、市场的接触,他们手里也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同时,生产型职业农民与服务型职业农民也能形成良好的互补,犹如明确的社会化分工,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经营型职业农民:多条路致富

  在正值割胶季节的儋州市那大镇茶山村,近来发生的一件“新闻”成了村子里热议的话题:茶山村村民钟志惠,在邻居们都赶着割胶的时候,砍掉了自家7亩种植多年的橡胶树。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这样的行为多少有些让人不解。

  一片惊呼声中,钟志惠却有着自己的打算。“这些橡胶树种植多年,经济效益已大不如前,加之管理粗放,产量也算不上高。”钟志惠说,现在好品种的木瓜经济效益不错,还能发展林下养殖,是时候转变思维,发展些有潜力的产业,就连林下养殖的“木瓜鸡”的名字都想好了。

  同样带头砍掉老化橡胶树的,还有那大镇侨南村的党支部书记邵向辉。“我不仅把树砍了,还拆了家里的猪圈,村里的环境被污染了,要改变思维了。”邵向辉说,砍掉老化的橡胶树,种上新品种菠萝蜜;放弃污染严重的养猪场,发展起依林而建的农家乐——邵向辉把自己的产业规划得像模像样。

  钟志惠与邵向辉的共同点,是传统的农业发展思维发生了转变,促成变化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所承办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加起来短短15天的培训,让钟志惠和邵向辉开拓了视野。

  发展林下经济、开发乡村旅游,路子不同,却都在思考着从单一的农业产业模式向多层次农业发展。“从原来单纯的种植户、养殖户向经营型职业农民转变,并非砍树那么简单。与生产型和服务型职业农民优势互补相比,经营型职业农民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完整的产业链。”负责培训的热科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高秀云认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转变思想,难,但有潜力。

  从单一农业产业模式向多层次拓展,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