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龙舟赛吸引了超过3万名群众前来观看,可见端午节赛龙舟在崖州地区的群众基础。当天的龙舟赛吸引了超过3万名群众前来观看,可见端午节赛龙舟在崖州地区的群众基础。

  南海网三亚6月20日消息(南海网、三亚新闻网记者 邓松)今天(6月20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三亚市西部堪称“两千年建制史,八朝州郡治所”的崖州古城下游出海口,一场阔别21年之久的龙舟赛点燃了崖州区人民的激情,3万多名群众在崖州中心渔港两岸观看比赛,为自己喜欢的队伍摇旗呐喊。

  崖城(今崖州区)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自汉武帝设珠崖郡始,历朝多次在此设州、县等行政首府,是琼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穿越历史长河,古崖州人给后世穿凿了一大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道婆及黎族纺织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冼夫人及民间习俗“妆军”、

  “打柴舞”、 “崖州民歌”等,而端午赛龙舟是最受崖州大地群众喜爱的传统文化习俗。

  71岁的琼州学院退休老师张远来长期致力于研究崖州历史,据他介绍,崖州地区的赛龙舟已经拥有300多年历史,于清朝康熙年间兴起,此后每年端午,保平人民都会聚集在宁远河入海口港门村赛龙舟,祈求风调雨顺、鱼谷满仓。

  而对于崖州地区五龙舟(乌龙、白龙、红龙、黄龙、青龙形象打造的龙舟)的由来颇为神奇。相传,崖州港门一位渔民出海打渔,来到海上时,隐约听到“崖州民歌”传来,但未仔细聆听,便撒网捕鱼,可一无所获,仅打捞上一根木头,渔民极不开心的将木头扔回海中。第二天,渔民又出海捕鱼,这次又隐约听见歌声,但他依然没有在意,选了另一处海域下网,可他仍旧只捕捞到一根和上一次一样的木头,渔民认为这根木头很晦气,将木头扔出很远。第三天,渔民又一次出海,同样,一阵歌声远远传来,渔民对于前两天的遭遇很是奇怪,便仔细聆听了歌的内容。歌词大意是:我是北方的神,由江河漂流至此,化身为木……将我刻画成乌、白、红、青、黄五龙,可保当地风调雨顺。渔民听后毛骨悚然,随后又下网捕捞,而渔网里除了那根木头,别无他物。渔民便将木头运回家,当晚,渔民就看见木头闪闪发光。于是第二天,渔民请来木匠,根据歌词的意思将木头雕刻成五条龙,并仿照龙的模样,建造了龙舟,修建龙王庙,而此后,崖州风调雨顺。

  这个传说在老一辈崖州人也口口相传,因此崖州人对端午赛龙舟尤其喜爱,5个部落村民分别五条龙的名字命名自己的龙舟队。然而在1994年以后,受虾塘、水库等影响导致宁远河道日渐堵塞、河床萎缩,致使该项传统文化活动中断了21年。 今年46岁的麦昌志是龙港居委会的村民,1993年,他在宁远河入海口代表乌龙队参加比赛,虽然没有夺得冠军,但村民们锣鼓喧天的场面至今难忘。传承了300年的龙舟赛停办了21年之久,当年的年轻小伙子如今已过了不惑之年。“河道变窄、也没有经费,所以一直都没办。”

  2015年是崖州区撤镇设区第一年,崖州区委区政府在这一年对宁远河进行了治理,河道得以恢复,而崖州中心渔港的建成更为这个阔别21年的赛事提供了绝佳的比赛场地。崖州创业成功的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此次比赛提供了经费支持。

  20上午9时许,乌龙、白龙、红龙、黄龙、青龙划入渔港,两岸的3万多名群众,自发的为各自村委会或者喜爱的龙舟队摇旗呐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崖州区2015年端午节龙舟赛前三名分别被青龙队、白龙队和黄龙队夺得。

  “80年代,红龙队曾经拿过十连冠……”一位老者告诉记者,当年参加五龙舟比赛的村民已经老去,参加这次比赛的很多年轻人仅仅集训了一周左右,比赛过程还不如当年的激烈。“但是这次规模最大,看比赛的人也最多,以后肯定会越办越精彩。”

  据了解,为了保障本次龙舟赛事成功举办,保障3万余名观众在现场观看龙舟赛事的安全,崖州区出动公安、武警、边防、消防、区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等1300名人员维护现场秩序,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在河道两岸以及竞速航道旁巡逻,充分保障河道两岸以及海上观赛的安全。

  三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少文,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明清,三亚市政府副市长许振凌,三亚市政协副主席张羽飞等领导观看了当天的龙舟赛,并为获奖龙舟队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