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时顿已经开始试验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在三亚崖州区芒果基地,他在芒果林下及行间种植了太阳花、南药等作物,走进果园,白的、红的花朵迎着太阳生长,为果园“增姿添彩”。

  生态果园的建立,还需要在病虫害防控上做好文章。海南热作学会科技推广与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文忠说,受成本及土地租期年限等因素影响,部分果园种植户追求短期效益,忽略了绿色栽培模式。“例如使用农药过多,时间长了,使得病虫害‘越打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也影响水果品质。”

  省植保总站站长李鹏认为,健康的土、健康的树,才能产出健康的农产品。海南应该汲取传统农业中的精华,辅以现代科技,实现作物生长健康、产品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健康、回归自然的健康农业。

  产销对接松散

  产销信息不明,水果“新贵”盲目扩大种植存隐忧

  除了传统优势水果,近年来海南水果“新贵”辈出,陵水的圣女果、保亭的红毛丹、儋州的蜜柚、琼中的绿橙等已经在岛内形成了区域品牌,莲雾自从被海南台商引种后已逐渐形成“小气候”,此外菠萝蜜、山竹等水果也逐渐实现规模化种植。

  由于量少,水果“新贵们”一度维持高价,特别是莲雾,地头收购价一度维持在5元/斤以上,部分时段甚至高达20多元/斤。这激起了不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乐东、琼海、海口、三亚等地均有“雄心勃勃”的发展势头。

  不少热带水果都是种植3年后才结果,现在价格好,快速扩大种植面积,等3年后集中上市,如果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没有达到种植的增长,就会造成供过于求而导致价跌。记者采访时,不少专家提出了担忧:目前,海南水果产销对接松散,大部分果农还是依靠收购商上门收购,并且两者之间的诚信度还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扩大种植需要谨慎。特别是莲雾很娇嫩,不易贮存保鲜,目前海南莲雾大部分销往珠三角一带,仅有少量通过空运销售到江浙和北京。

  产销对接松散,一直是海南农业的“软肋”,近年来时常发生收购商与果农对接不畅造成阶段性价跌滞销现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省规划院专家夏勇开分析,一是,大部分收购商来自外地,通过中介与农户打交道,并且流动性大;二是,海南水果一度畅销,种植户也就缺乏与收购商建立牢固合作关系的积极性。

  专家表示,海南应该培育果农的忧患意识,增强与收购商的对接。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收购商和种植户信息库,一方面通过收购商做足市场需求调研,来有计划的逐步调整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也防止因各市县(农场)各自规划种植而导致不清楚全省种植规模。

  “洋水果”争市场

  东盟国家通过陆运直达中国内地,海南水果竞争压力加大

  已经走入兴盛期的海南水果,不仅面临内忧,也有外患。可以先从近期发生的两则新闻说起:

  ——8月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声明表示,中国与斯里兰卡、泰国和韩国达成了协议,斯里兰卡香蕉、泰国莲雾和韩国葡萄已获得中国市场准入。

  ——7月9日,“成昆曼农产品直通——泰国水果成都直销周”开幕,四川与泰国探索利用2014年底全线贯通的成(都)昆(明)曼(谷)大通道、构建跨国陆路农产品直通体系,泰国水果3至5天(最快仅需30个小时)就到达成都,比传统海运节省15天到17天,比空运减少30%物流成本。

  这两则新闻无不给海南水果带来压力。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洋水果”争夺阵地,特别是中国——东盟农产品“零关税”的实施,以及东南亚国家热带水果种植规模的增加,与海南形成竞争的“洋热带水果”越来越多。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是东南亚水果的集散地,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开始大批进入中国,水果的进口量大幅度增长。

  近期,省统计局农经处也调研发现,东盟国家和我国南方香蕉集中上市造成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目前香蕉地头价格仅1.5元/斤左右,比上年同期下降25%左右。

  不少曾在海南收购水果的企业,也将目光转向了东南亚。康顺福曾每年在海南收购上万吨芒果,而这两年他逐渐到东南亚国家收购。“海南芒果品质不稳定,而泰国芒果种植技术已经成熟,越南种植技术也在提高。上个月去越南,我们就请了技术员过去进行辅导。”康顺福说,促使他去东南亚国家收购,一是产品质量有保障,另一是总成本(收购价加运输费用)比海南要低。

  消除隐患

  转变发展方式

  虽然海南水果还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但是一些不科学种植和采摘已经影响到了产业发展。处于兴盛期的海南水果,需要“思危”,转变发展方式,防止发生断崖式下坡。

  政府干预

  政府加强打击早摘、滥用生长调节剂等行为维护海南水果质量

  加强热带水果知识宣传,让消费者正确辨别产品质量

  不科学种植和采摘已经引起了海南水果行业的重视。然而,“重视”并不能够带来“行动”。“劣币逐良币,让种植户不得不‘延续’不规范行为。”业内人士坦言,“例如,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如果你不用、别人用,你就会亏本,很多人不愿冒这个风险;而市场上,消费者又有追求‘早’,追求品相的消费习惯,也在助长种植环节的不正之风。”

  柯佑鹏说,劣币逐良币,导致好的产品卖不出好的价格,需要从宣传入手,逐渐增加消费者的认知度。“北方人接触热带水果时间不长,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容易从外观上进行判断,业内和政府应该加强宣传,让消费者辨别产品的质量。”

  不过,消费者和种植户自觉地改变总是缓慢的。康顺福表示,政府应该加以干预,否则只会发生阵痛后才能“新生”。“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问题、忽视问题。”康顺福说,行业内无法通过自觉解决的问题,政府就应该加以干预。“例如,陕西猕猴桃曾出现滥用膨大剂,当时果农也称‘不用难销售’,但是基于评判这种行为对产业将造成灾难性打击,陕西开展了禁止猕猴桃使用膨大剂的治理工作,让猕猴桃健康发展。”

  而两年前江西赣南脐橙染色问题也能给海南以启示。当年,少数经销商引诱果农早采,提前上市获取利益,而早采的脐橙还未着色,于是经销商将脐橙打蜡染色。事件曝光后,赣州严厉打击早摘、催熟、染色等行为,维护赣南脐橙的品牌。

  虽然海南水果还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但是一些不科学种植和采摘已经影响到了产业发展。“虽然政府制定了许多水果品种的种植和采摘标准,但都是需要农户自觉执行。”柯佑鹏、康顺福等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海南政府应该在打击违禁农药的同时,也要打击早摘、过量激素使用等行为,禁止成熟度不达标的产品出岛,或建立不诚信档案,若违法将在贷款、补贴等方面不予支持。

  行业约束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发展行业协会

  政府与协会共同推进质量安全维护、技术推广

  质量安全维护、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金融服务,台湾农会在台湾农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让人艳羡。台湾农会本质是农民自治组织或者类似于行业协会。

  农产品的质量是种出来,而技术是关键。“水果栽培技术已经很成熟,例如芒果的大果比例小问题,疏果技术(也就是人为摘除一些小果,留下优质果就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而长得个头大)就解决,而病虫害防控,也可以通过套袋技术解决,不仅可以减少一半的农药使用量,还增加果实的糖度。”周文忠说,但是技术推广较为缓慢。

  据悉,近年来海南政府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但是缺乏“一传十、十传百”的倍增效应。有专家表示,台湾农会就值得借鉴。据介绍,台湾农会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农事推广体系,特别是以产销班为主体的推广网络,各地产销班班长把各种种植、加工、运销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农业技术研制出来后很短时间便能推广普及。比如产销班在产前要求按统一的标准生产,不按标准生产的会员将受到农会的处罚。

  “台湾农会的成功与政府放权有关,不少由政府承担的职责和权力下放给了农会。”柯佑鹏表示,海南也有很多行业协会,但是在技术推广和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做得不够好,关键就是权责不匹配,行业协会没有对会员的约束手段。

  例如,台湾农会有金融服务部门,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时与贷款优惠政策相捆绑,同时,台湾农会对政府补贴有话语权,如果不按照标准生产,就不被纳入补贴范围内等。而在海南,政府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主体,行业协会也没有金融服务体系,且与金融机构联系不紧密,农业合作社或协会贷款甚至比农户个人贷款还困难。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可以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水果行业协会、给予一定的权力,从而通过行业协会的规范实现行业内的约束,而政府则可以通过管控行业协会来实现产业调控。

  (本报三亚8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