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也是造成昌江缺水的重要原因。据介绍,昌江现有水库17座,小型山塘水陂126座,全县灌溉渠系824条,长1255.38公里,排渠299条,长230.96公里,田间机耕路581条,长1103.84公里,灌溉面积18.6万亩。初步形成了供水、灌溉、排涝为一体的水利工程网络体系。但由于重建轻管,制约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关于农田水利“重建轻管”问题,昌江县水务局局长庄运江痛心疾首,他告诉记者,昌江的农田水利设施,除了干渠、支渠、分渠有专人管理外,通往田间的斗渠、农渠、毛渠往往处于失管状态,每年只有在冬修水利时一次修缮,平时少有人管,导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昌江各镇田间的斗渠、农渠、毛渠大多杂草丛生,有些需要扒开草丛才知沟渠所在;有些被泥沙淤塞,水流不畅;有些渠道损坏没有及时修理,导致灌溉水白白流失。而这些看上去细细的渠道,犹如由水库前往田间的毛细血管,一旦出现堵塞,到用水时节再来疏通就事倍功半,晚了。

  季节性缺水:降雨少,且时空分布不均

  昌江缺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干旱少雨。

  气象统计数据显示,昌江县年平均降水量1345.5毫米,远低于全省年均降水量1639毫米。在枯水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4.652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1755.5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拥有量的一半,全县常年缺水近2亿立方米。

  此外,昌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也是缺水的重要原因。

  据石碌水库工程管理局乌烈管养所所长叶周兴介绍,每年的3-6月份早稻扬花期,是灌溉用水最为紧张的时刻,而此时昌江已进入最为干旱少雨的季节,供需矛盾尤其突出。在降雨方面,区域分布也非常明显。以十月田镇为界,西部沿海降水稀少,东部山区降雨较为充足。

  |对策|

  “大水网”呼之欲出

  由来已久的缺水问题,制约着昌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也影响全县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今年30年一遇的旱灾,使昌江缺水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破解这一历史难题?昌江上下期盼已久。

  对水的渴盼,坚定了昌江县领导班子全力解决缺水问题的决心。

  今年6月24日,昌江召开县委理论研讨会,专题探讨“大水网”构建工程,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都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借力“多规合一”,以科学谋水、治水、蓄水、用水、节水、管水的基本思路,通过蓄水工程、补水工程、连通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形成“两藤结百瓜”的新水利规划体系。

  昌江的缺水问题也一直记挂在省里主要领导心中。前不久,昌江县委书记林东在一次会上向省里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时,汇报了昌江正在有意推出“大水网”工程,引起了省领导的重视。有与会人员会后评价,这个“大水网”工程听上去让人眼前一亮,如果真的能解决昌江这么多年的缺水问题,可谓真正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大水网”工程呼之欲出。

  立体复合拦蓄加强储水能力

  家里水缸少,有水的时候没地儿装;缺水的时候,水缸见底也不够喝。老百姓家里经常碰到的难题,也是昌江目前面临的困境。如何提高蓄水能力,尽可能缓解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难题,是昌江构建“大水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大水网”建设中,昌江计划通过构建一个从地表到地下的立体复合拦蓄体系,除了新建、扩容水库,增设拦河闸等蓄水工程,增强水库、河道蓄水能力外,还计划结合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条件,因地制宜规划集水沟、蓄水池、人工湿地、小山塘、水陂等保水设施,最大限度地将雨季洪水储存下来,以备旱季使用。

  石碌河的支流鸡心河,河道全长19.8公里,流域面积60.5平方公里,经前期勘查研究,鸡心河具备建坝蓄水的条件,且水质优良。鉴于此,昌江县拟投资7.8亿元,在鸡心河中游建设一座总库容约42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吉星水库(鸡心河水库),以弥补储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昌江县水务局已委托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吉星水库项目建议书,已基本完成测量、地勘、水文分析、水库的基本供水需求和移民调查等工作。据介绍,吉星水库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全县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大广坝灌区昌江干渠,也是昌江重要的水源。目前,5条支渠已完成建设,配套的72条斗渠以及若干农渠、毛渠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庄运江介绍,渠道配套工程完成后,将盘活昌江16万亩干旱少雨的土地,使昌江境内主要灌溉系统的灌溉面积增加到31.5万亩。

  “两藤结百瓜”有效补水

  昌江的灌溉水系,主要依靠两条“藤”,一是境内的石碌水库干渠,二是由东方市引入的大广坝灌区昌江干渠。这两条“藤”蜿蜒穿行,覆盖着昌江约31万亩的辽阔土地,为沿线数十万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昌江“大水网”计划,正围绕石碌水库干渠、大广坝灌区工程昌江干渠两条水利主轴,把全县每条河流、每座水库、每处塘坝全部纳入规划,进行系统设计,增设鸡心河中型水库,改扩建一批城乡蓄水工程,形成“两藤结百瓜”的新水利规划体系。

  据庄运江介绍,“两藤结百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补水,二是水系之间的连通。

  补水,即在生产用水量不是很紧张的情况下,利用石碌水库干渠、大广坝灌区工程昌江干渠及其支渠(分渠)给下游的山塘、水陂等蓄水设施补水。“这和人们在接到停水几天的通知时,提前将家里能装水的盆盆罐罐都装满是一个道理。”

  水系之间的连通,即通过新建沟渠、提灌等措施,使石碌水库干渠、大广坝灌区工程昌江干渠这两条原本没有交集的“藤”连接起来,以便互通有无。

  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农村饮水之困

  昌江县水务局供水节水股股长吴强,主管昌江农村饮水已有14年之久。据他介绍,昌江农村饮水工程大多是一井一塔形式供水,在旱季水量往往不足。而且由于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等原因,运营几年后,水源水质常常不达标,导致群众生活用水无法保证。

  此外,供水工程老化失修也是导致昌江农村饮水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去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大多规模小、设计标准低,缺乏水处理配套设施,加上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供水量和水质均无法达标。

  据郭祥理透露,昌江正在积极打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计划以拟建的吉星水库为水源地,建设一座大型自来水厂,并通过新建和并联供水管线,实现全县城乡集中供水,让城乡居民都能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道班化管理水利工程渠系

  管水,也是昌江“大水网”工程的重要一环。

  庄运江透露,为解决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昌江计划率先实行水利工程渠系道班化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像管公路一样管水渠”,最终达到条条渠道有人管,片片田洋有水灌的目标。

  |解读|

  为何要建“大水网”?

  “大水网”的思路提出后,有关专家认为,“大水网”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能够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配置。

  水利专家、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张永恒,是昌江吉星水库的主要规划设计者之一。张永恒认为,“大水网”是昌江统筹规划、充分利用资源的体现。他说,海南陆域面积较小,水土涵养不足以保证河流常年的径流量,洪水普遍暴涨暴落,丰水、枯水期比较分明。而由于工程性缺水严重,储纳条件不足,台风带来降水时,只能将水排往大海,导致枯水期缺水。这一问题,在干旱少雨的西部地区尤其突出,昌江、东方、儋州、乐东、临高都是如此。

  此外,由于五指山山脉影响了大气环流,海南西部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且水资源由中部山区往西部沿海逐渐减少,水资源分布不均。以昌江为例,上游的王下、七叉、石碌、叉河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中下游的十月田、乌烈、昌化、海尾等地降水少,缺水较为严重。

  昌江构建“大水网”,正是要解决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开源节流、科学配置来实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我省此前提出的“水系连通”工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西部其他缺水市县也有借鉴意义。

  水利部专家刘学军认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各地的用水需求也不尽相同,因而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尤其重要,这也是昌江在构建“大水网”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刘学军建议,昌江构建“大水网”,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水系之间的有效连通,实现多水源的联合优化调度。“哪里缺水就往哪里调,都缺水时往更加高效的地方调。要通过优化配置,使水资源产生的效益最大化。”(本报石碌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