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挖掘海南本土题材

  有人称晓剑为“步行作家”,他喜欢穿着T恤短裤和布鞋行走,观察生活。30年间,晓剑走遍了海口的大街小巷,行走在海南的山水之间,挖掘整理海南文化题材创作。

  1992年,国内首部反映海南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复仇的女人》上映,引起轰动,创造了当时国产片的票房记录,当时《羊城晚报》还刊发了长篇报道。该剧在海南本土拍摄而成,剧本正是由晓剑创作完成。

  剧本创作并非轻松,为了弄清“红色娘子军”产生的那片土壤到底是什么模样,为了采集到更多的有关红色娘子军的真实故事,晓剑一头扎进琼海的田野乡村,用大半个月时间走访了数百位村民,穿破了一双从北京带来的黑帮平底布鞋。

  1993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5周年,当时反映海南本土文化的作品十分匮乏,财政上能拿出投放在文化方面的资金非常少。晓剑找到一个热爱本土文化的老板赞助,策划实施了《海南建省5周年文学丛书》,之后还策划实施了《海南文学丛书》,使一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海南作家得到了第一次出版图书的机会,现在这批作家已经成为海南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

  到了海南不久,晓剑通过下乡观察,创作出了反映当时海南农村生活的8集电视剧《红土情》剧本,该剧本获得了海南省文体厅优秀剧本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0年代初,经过悉心观察和冷静反思,晓剑又编写了反映10万人才过海峡的电视剧《红虎符》剧本,并聘请著名电影导演尹力执导。该剧登上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结束了海南电视剧从未上央视黄金时间播出的历史。晓剑还与著名作家韩少功合作编剧反映东方市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感恩之地》,同样登上央视屏幕。

  在海南将近30年时间,晓剑一直潜心创作,在他已经出版的42本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在海南创作完成,且有过半的作品是海南本土文化题材,例如国内首部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为背景,正面描写“海南热”的长篇小说《海南大亨》;深刻剖析人性异变的缘由及社会浮躁的海南题材长篇小说《因爱而归》;以文学的视角剖析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的作品《绝对陷阱》《幸福陷阱》等。这些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在文坛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让更多读者了解海南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开展“希望工程”,呼吁社会关注、帮助教育困难的儿童。团海南省委找到晓剑,希望他能出一部专题片。晓剑回忆,当时在环岛中见到的许多山区儿童,因家庭贫困上不了学,令人无比痛心。他毫不犹豫接下了专题片总撰稿人的任务。在接下的几个月里,他背着背包,装着笔纸和水,再次骑着自行车到贫困的村落中采风创作,更深一步地了解贫困儿童的生活近况。很快,当时海南第一部希望工程专题片《火红的太阳》播出,在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不少爱心人士向贫困儿童捐来善款。

  专题片播出后,不少媒体纷纷关注报道贫困儿童,团海南省委很快筹得了上百万元的善款。这些善款全部用在了希望小学的建设上。晓剑告诉记者,当时建设一所希望小学要2万元,上百万元的善款,给海南的希望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晓剑书柜一角。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陈望摄晓剑书柜一角。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陈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