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所长杨天梁:

  引来科技企业组建“奋斗者联盟”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所长杨天梁(图中蓝衬衫者)向柬埔寨来访专家介绍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通讯员王蒙 摄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所长杨天梁(图中蓝衬衫者)向柬埔寨来访专家介绍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通讯员王蒙 摄

  -海南日报记者孙婧

  幻灯片一张张跳转,2月28日,在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会议室里,研究所所长杨天梁正在听取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规划方案汇报。此时杨天梁的手机震动一下。他拿起一看,“正弦协会二群”微信群又在“叠高楼”了,多名省内外科技工作者在群里讨论区块链、软件定义卫星、量子技术应用之类的前沿话题。“杨所长,我有个好项目寻求落地,您那边如何?”群里有人@了杨天梁,他立即回复:“欢迎!找个时间请你来所里参观交流!”

  时间已近正午,汇报会后,杨天梁赶赴与6家入园企业的约会。“将来遥感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能不能成立一个联盟,大家共享资源一块来做市场?”一家测绘企业的负责人提议。“你的建议非常好!”杨天梁眼睛一亮,“遥感产业涉及卫星组装发射、测绘、国土、环境各个领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努力撮合更多企业建立共享联盟。”

  一顿工作午餐结束后,卫星设计课题组还等着和他谈论海南卫星项目的发射火箭计划。一直忙到天黑,回到办公室,杨天梁拿起桌上药瓶,倒出几片维生素服下,因为压力与劳累爆发的口腔溃疡,就靠这几片药压住。“三亚航天遥感产业已经上了轨道,停不下来了,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化身“空中飞人”为科技推广搭建平台

  对杨天梁来说,科技事业永远能激发他的奋斗激情,为科技推广搭建平台就是最大的成就和幸福。

  2016年,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挂牌成立。作为园区负责人,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成了最大的挑战。

  其实杨天梁早就看准了一个项目的前景:北京的一家海洋科技企业拥有雷达监测设备,正好可以弥补海南伏季休渔时渔政执法的技术短板。但对政府部门来说,购买雷达设备铺设全岛花费高昂,如果能直接拥有数据服务,以政府购买形式运用,将是更合适的合作方案。

  但企业犯了愁:“我们要自己掏钱在海南建设环岛雷达网,最少要建22个观测站,投资在4000万元左右,能不能实现盈利呢?真没把握!”

  为了让企业专心发展,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入股45%,企业入股55%,共同注册成立新公司并成为产业园首家落户企业。企业负责铺设环岛雷达设备,而杨天梁则去开拓市场,与涉海执法的政府部门商谈合作可能。

  最终,海南省海洋与渔政监察总队成为首个购买用户。2017年5月1日,在国家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启动会三亚分会场上,省海洋与渔政监察总队总队长李东屿向全国演示,如何用这套系统实现对海上渔船休渔情况的实时监控。很快,全国海洋渔业部门都关注到了来自海南的新生科技事物。

  趁热打铁,杨天梁作为产业园负责人,带着企业团队和项目飞到全国各地上门招商,国内各沿海地区的海洋管理部门也纷纷伸来橄榄枝。如今,这套雷达综合监测系统已经铺设到了福建、山东、天津、广东等地。

  项目成功了,杨天梁却说:“企业立住了,我们就无条件退股,这套雷达需要与更多涉海执法部门合作来降低运营风险,让国资企业入股更有利于联合开拓市场。”

  产业园需要扩大“朋友圈”,哪里的科研技术强,哪里的团队项目好,哪里有科技行业研讨会,杨天梁就去哪里。2017年,他有一半时间在外出差,足迹遍布深圳、上海、北京、长春、西安……

  围绕海南小卫星项目,杨天梁找到了中国航天五院、北京微纳星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卫星设计组装科研团队,争取在2019年将海南一号小卫星送上太空。

  如今,已经有近30家企业入驻产业园,他们组成的“奋斗者联盟”,成为了三亚高新科技产业坚定的实体力量。

  坚定扎根新兴科技领域 为海南开辟新的支柱产业

  “从2003年到现在,海南全省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从每年数千万元增加到5亿元,高新科技企业从十几家发展到今天近300家,政府对科技力量越来越重视。”回想起在海南奋斗的15年,见证了海南新兴科技领域飞速发展的杨天梁十分感慨:“三亚不止有生态气候的优势,还有天然的区位优势——位于祖国南端临海,国家航天卫星的遥感数据接收,必定要在这里布点。我很有信心把遥感卫星产业做成三亚的支柱产业,不仅服务海南,还能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卫星数据服务。”

  夜深人静,纷扰渐止。每天23时以后,才是属于杨天梁自己的时间。但他不肯入睡。“这个时候没人打扰,就要学习新知识,否则思维容易固化一隅。”白天与不同企业交流得来的灵光、收藏在手机里的文章,他在此时翻出来咀嚼消化。

  利用这段睡前时间,杨天梁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阶段总结、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其中《建设海南航天强省塑造军民融合范例》的万字文章,获得了省领导的批示:“这是我见过关于海南航天产业发展最全面、详尽的报告,建议批阅工信厅认真逐项研究……尽快形成可操作的我省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得到肯定,杨天梁的奋斗激情更加充沛了。

  在航天科技的大门背后,是深不可测的浩瀚蓝海。如何让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和普罗大众,这个问题有待于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去探索。在新时代奋斗的路上,“杨天梁”们从未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