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版面截图海南日报版面截图

  海南中视集团董事长刘文军坚守30载,书就一代闯海人文化梦——

  一片文心在天涯

刘文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记者王凯摄刘文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记者王凯摄

  海南日报记者金昌波

  核心提示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十万人才下海南”的闯海热潮激荡着许多年轻人的心,也唤醒了刘文军的创业梦想。

  30载风雨兼程,海南中视集团董事长刘文军从广告传媒起家创业,书写了一段段闯海传奇。也见证了海南文化产业发展路上的一个个脚印。

  当前,海南已经进入发展的上升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将推动海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文化+科技”、“文化+创意休闲”、“文化+智慧旅游”、“文化+金融”等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引领文化产业不断攀升。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印证海南文化市场日渐繁荣的现状:2016年,全省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教育服务的人均消费支出为1545元,同比增长20.9%,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造梦的时代,关键看你是否能抓住机遇,并且靠着自己的勤奋一步步把梦想变成现实。”刘文军感慨道:“从1988年开始,我就把个人的命运与海南的命运乃至改革开放的国家命运捆绑在一起,历经浮沉,不离不弃。大家都在逐梦,顶多我比其他人倔强,认准了道路,便只懂不停奔跑,而得益于海南这样的大开放环境,我可以跑得更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刘文军(中)在海口的摄制现场。(受访者提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刘文军(中)在海口的摄制现场。(受访者提供)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十万人才下海南”的闯海热潮激荡着无数年轻人的心,也唤醒了刘文军的创业梦想。身揣175元钱和几件简单衣服,22岁的刘文军从贵州山区奔向千里之外的海南岛。

  那是一个造梦的年代。30载风雨兼程,见证了多少成长故事。当初如一张白纸般朴素原始的偏僻海岛,如今已是扬名国际的旅游胜地、发展热土。而当年的贵州穷小子,变成了年营业额近10亿元的企业集团董事长。

  也许正如刘文军所说,创业路上的人们大多都是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得益于海南这样的大开放环境,我可以跑得更快。”

  逐梦

  青春作伴“掘金”海南

  热闹的海口人民公园三角池,在闯海人的记忆中,是一个“圣地”。刘文军每每经过这里,总示意司机放慢车速,摇下车窗,看一看对面的公园。

  有时看久了,他的眼睛会湿润。“我上岛的第一个晚上,就在这里露宿的。”刘文军说,这里有太多的回忆,总能给他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那是1988年6月的一天,22岁的刘文军从贵州山区奔向千里之外的海南岛,身揣175元钱和几件简单的衣服,以及对未来满满的憧憬。

  轮渡靠岸时,已是傍晚,为了省钱,举目无亲的刘文军决定在海口人民公园石板上过一夜。椰树摇曳,月光下的海口特别安静,特别美。躺在石板上,刘文军久久难以入眠,他在思考如何在这个陌生的环境生存下来。

  “既然来了,我就要闯出一片天地。”当时和他有一样想法的闯海人不在少数。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作难找,经济拮据,生活艰辛,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刘文军记得,当时的海口发展还很落后,没有几条像样的街道,也几乎没有红绿灯,街面上三轮车到处乱窜,十分无序。

  “当时和我一起来的同伴,有些揣着第一桶金离去,有些带着失望离去。”期间,刘文军也曾迷茫,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从街边摆摊卖光碟开始,刘文军度过了闯海最难捱的头几年。在炎炎烈日下,在烈烈海风中,他摆过地摊、搞过推销,还跑过广告、拉过赞助,甚至于与城管“赛跑”、与别人动过拳头……青春做伴,载浮载沉。

  1996年,海南正处在宏观调控之后的恢复期。此时的刘文军看准机会,创办中视广告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一年,正值电视广告的黄金年代,而且广告业投入小,门槛低,非常适合创业。”

  “在海南奋斗30年的第一个阶段,我和所有闯海人一样,在向往自由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自己的青春年少和道路坎坷。应该说,从海口人民公园那个夜晚开始,我用了8年时间寻找自己在海南的发展定位。”刘文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