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逊廖逊

  中新网海南新闻3月31日电 题:智囊廖逊忆海南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终得人心

  记者 王子谦

  “这30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海南作为中国的大家庭的一员,过得还不错,与台湾的差距从过去的44倍缩小到3倍,海南还在发展,还需改革,还有希望。”

  这是海南发展改革的见证者,原海南省行政学院院长、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教授在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之际,对海南这30年发展的评价。他在海南发展的起起伏伏中,将学术研究用于实践,又从实践收获诸多感悟。

  初出茅庐 新理论服务新省份

  1988年海南建省初期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中一项就是省级行政机构改革试验,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架构。

  这改革最初来自一个青年人在书斋里的构想。1986年,36岁的廖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在大量阅读研究后,他拿出了一篇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小政府”思想与当代经济改革》。

  廖逊回忆,1987年除夕他接到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的电话,要求他用2000字把论文的主要思想写一篇浓缩版,供领导参考。“没想到9月就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海南宣布筹备建省、办特区的消息,其中明确提到海南政治体制改革方针是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

  廖逊没有想到,就是这篇文章,使自己的一生与海南结缘。

  时任海南建省筹备组负责人梁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到海南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在众多题目之外,又增加了省级行政机构设置的课题。单位领导推荐廖逊参加,梁湘直截了当说,“我们要的就是这种人。”廖逊回忆,他被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奔赴海南,“当时全所动员,通过各种关系,帮我买去海南的机票,三天后飞往海口。”

  廖逊此前一直从事经济研究,从未涉足机构设置,于是在三天时间里跑遍图书馆,找来二三十本小册子研究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如何设置。

  几天的日夜苦读让他理出几条主要思路:一是在机构设置中打破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界限,才符合管理市场经济要求;二是要打破外引内联界限,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支笔审批项目,一本政策招商的经济合作部;三是要尽可能归并机构。

  廖逊到海南后,海南的省级机构设置方案已经做了六稿,“许士杰(海南首任省委书记)和梁湘(海南首任省长)两位老先生急了,对做方案的人说,你们的思想怎么就不解放呢?赶紧去请教老师。”廖逊说,当天下午相关材料被送到他的房间,晚饭过后,他开始加班加点,午夜终于成稿。“第二天一早上会,中午就传来捷报,方案通过!”

  海南的省级机构设置方案,由此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