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现状和开发前景?在少数民族地区迎来新时代发展机遇的当下,如何抓住机遇,擦亮海南黎苗文化名片来帮助乡村振兴,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4月20日,来自民族文化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琼中鸭坡村盒子书房,就系列问题展开学术沙龙研讨,汇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该场沙龙作为2019年“三月三”琼中分会场活动组成部分之一,主题为“深挖民族手工艺资源,助力海南自贸区建设”海南(琼中)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主题沙龙。议题围绕着如何讲好特色村寨故事、黎锦传承与协同创新、黎族文化开发的现状和困境、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黎陶的传承和创新路径等当下民族文化发展的热点、痛点和机遇展开研讨。

沙龙现场沙龙现场

  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王辉山发表了题为《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讲好特色村寨故事》的演讲,认为海南很多少数民族村寨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技艺资源,但缺乏统筹包装打造,可以按照“一村一品”打造竹编村、藤编村、草编村等特色村寨,“比如竹,从竹笋到竹编,打造一根竹子的产业经济,特色村寨有了特色产业,故事才能讲好”。

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王辉山发言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王辉山发言

  就黎族文化的运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高泽强发表题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黎族传统文化的作用》的演讲。他认为,相比于云南、贵州,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开发得很少,为此,大家都比较着急。他建议从省里到地方,都要加强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开发运用,“比如黎族对色彩的运用很有智慧,里面可以做的文章很多”。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高泽强发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高泽强发言

  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恩发表题为《浅谈琼中传统山水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她多年总结的一系列琼中当地的山水民俗特色,并就这些特色提出建议,认为少数民族中有很多传统运动、传统技艺等,可以用到乡村体验、亲子研学之中。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讲师杨丽发表了题为《地方重塑中的黎锦传承与协同创新》的主题演讲,认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重要的一环是文化的传承,“没文化传承,就没有根,就会消亡”。杨丽举例说,今年她在海南一个市县参加一个活动时做了一个调研,现场10名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各类人士,没有人能明确回复她衣服上图案的内容和意蕴。同时,她还建议,一方面要保护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出衍生品,养活技艺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讲师杨丽发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讲师杨丽发言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陈列群工科科长、副研究馆员韦慎围绕着黎锦的开发现状谈了自己的担忧和建议。他认为,目前黎锦苗绣产品面临有价无市的现状,要突围,创意就要脱离只是做抱枕、手机套、鼠标垫的简单思路,要走多样化道路,跟上文创和市场的要求。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陈列群工科科长、副研究馆员韦慎发言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陈列群工科科长、副研究馆员韦慎发言

  黎锦研究和开发人士廖善新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的演讲;双面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符秀英现场展示了她的作品,并介绍了她带领合作社成员进行黎族文化产品创业的故事。

  当天下午的沙龙交流环节,嘉宾们还就“海南禁塑令之下民族手工艺的机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了让观众体验黎锦苗绣,主办方还安排了黎锦苗绣技艺进行现场展示。

黎锦、苗绣技艺现场展示黎锦、苗绣技艺现场展示

  本次沙龙活动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主办,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海南木舍耕读阅读机构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