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在外求学,想念家乡的美食,怎么办?

  本科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海南学子韦幼丹,用1万元作为创业初始资金,在北京多家高校的食堂及校园周边卖起清补凉,不仅让海南的学子解了馋,让更多人认识了海南的传统小吃,还赚取了自己的生活费,给予家人好的生活条件。

  “创业最大的收获,是自我的改变。以前自己的性格很急躁,经过创业的磨练后,现在变得成熟和稳重了许多,可以平静地处理事情,能够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韦幼丹说。

韦幼丹带着清补凉项目参加大学生创业项目答辩。韦幼丹带着清补凉项目参加大学生创业项目答辩。

  1万元开启创业之路

  韦幼丹出生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4年她考进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从山区小县城来到首都北京,韦幼丹形容自己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对一切充满好奇。但是大都市高昂的生活成本,让来自普通家庭的韦幼丹过得很拮据。

  “我的家庭并不宽裕,父母每个月给我1000元生活费,只够用于吃饭、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基础性生活开支。北京的冬天很冷,想给自己买一件羽绒服都很难。”韦幼丹说。为了补贴生活费,她利用课后和周末时间去打工赚钱,做过超市收银员、前台接待、家教等工作。要么上课,要么打工,韦幼丹就读预科的这一年过得很辛苦,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创业的初衷,一方面,韦幼丹想赚取生活费,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北方饮食口味偏重,让习惯清淡饮食的韦幼丹不时患上肠胃疾病。“很多海南的学生和我一样,在北京吃不习惯,也经常想念家乡的美食。清补凉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很受欢迎,我便萌生了在北京开餐饮店卖清补凉的想法。”韦幼丹说。

  为了实现这个创业梦想,韦幼丹花了一年的时间做准备。大学一年级,韦幼丹选修了3门创业课程,跟着老师、同学做创业实践项目,学习理论、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她利用课后时间去中央民族大学西门餐饮街做调研,寻找合适的店铺为开店做准备。

  想要创业,就要有资金,对于学生身份的韦幼丹来说,这是最大的困难。“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后,我完成了项目可行性报告,带着它四处拉投资。”韦幼丹说,有一位老师原本答应投资10万元,后来却撤资了,对她而言,这是不小的打击。

  “我想在北京创业,开一家卖清补凉的餐饮店,你们能不能借我1万元。”韦幼丹向父母透露了自己的创业想法,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起初,父母并不支持她,他们认为学生应该认真读书,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父母的首次拒绝没有让韦幼丹放弃创业的想法,她连续两个月每天打电话给父母,最终父母答应赞助她一万元。“我们只能支持你1万元,如果你没有成功,就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再想创业的事情。”韦幼丹的父母说。

韦幼丹开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堂的清补凉档口。韦幼丹开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堂的清补凉档口。

  拿着1万元的创业初始资金,韦幼丹开始踏上了她的创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