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海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扩大开放,实现了从比较封闭落后到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经济初步繁荣的大跨越。

  2018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32.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2.7亿元,31年间分别增长23.1倍和253.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53美元,迈上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对外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进出口总额增长42.6倍,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相关介绍。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相关介绍。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同时,经济发展带动人民收入明显提高。海南从建省初期1/6人口尚未温饱,到2018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79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2.8倍和26.9倍。

  建省办经济特区31年来,海南始终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了从传统农业为主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三次产业更趋协调的大跨越。建省以来先后确立了“一省两地”、“两大一高”发展战略,2009年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十三五”时期,海南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三大领域”“五大平台”,着力培育发展十二个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产业结构由建省前的“一三二”(50∶19∶31)调整为2018年的“三二一”(20.7∶22.7∶56.6),显示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良好态势。

  建省31年来,海南始终坚持持续加大投入,实现了从基建严重不足到基础设施网络渐趋完善的大跨越。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超过6100亿元,大幅度改善了以“五网”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水平。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全线贯通,“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延伸拓展,“南北东西、两干两支”的空港格局日益形成,“四方五港”加快建设完善和资源整合。

  同时,信息基础设施迈上全国中上水平,实现“全光网省”建设目标。昌江核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成投产,电力短缺瓶颈有效破解。红岭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建成运行,水资源调蓄利用能力持续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9.1%。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不仅如此,31年间,海南坚持深化改革,实现了从探索建立到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跨越;坚持生态立省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从生产生活方式粗放、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的大跨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从人民群众基本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到迈向全面小康,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普惠的大跨越。

  从率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在全国进行“小政府 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施燃油附加费改革、率先在全国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到新一轮农垦改革、“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农业农村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从1999年在全国率先决定建设生态省,到“4.13”以来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国一流并持续巩固提升;从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普惠程度,到率先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职教育免费注册入学,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和公立幼儿园建设工程,提前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全省覆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海南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边陲岛屿到日益繁荣昌盛的经济特区的重大转变,实现了从国防前哨到改革开放前沿和重要窗口的重大转变。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光辉史诗的有力实证,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