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陈王凤)17日,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消息,海南近期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伊蚊幼虫的孳生繁殖,以及登革热的传播,提醒市民应加强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流行概况

  据介绍,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病例主要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以东南亚、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最为严重,如巴西、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际上已经有128个国家报道此类病例,几乎涵盖了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共39亿人有登革病毒感染的可能。我国登革热疫情于1873年首次在厦门出现,主要发生于台湾、广东、福建省、云南、广西、海南,爆发时间为每年5~11月,高峰期为7~9月。据报道,今年我国重庆、江西、海南等地均爆发了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发生、传播的气象条件

  气象因素主要通过改变伊蚊的分布范围,增加蚊虫的孳生场所、繁殖速度与侵袭力、缩短病毒的外潜伏期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登革热的传播。温度、降雨、湿度等因素是影响登革热传播的主要气象因素。其中,温度通过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蚊体内病毒的传播等,从而进一步影响登革热的传播,是影响登革热传播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当平均气温介于22℃~27℃、日最低气温介于20℃~24℃、日最高气温介于26℃~30℃时,登革热发病数呈上升趋势。降雨量对登革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蚊虫孳生地、存活率、产卵日期、繁殖成功率、生长速度等,也影响蚊虫对病原体的感受变化。降雨量大,可以增加蚊虫的孳生地数量(树坑、落叶、人造容器、废旧瓶罐以及轮胎等积水容器),使幼虫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从而增加登革热暴发的风险。湿度对于蚊虫产卵、孵化以及幼虫的生存有较大影响,相对湿度高能降低成蚊的死亡率。在70%~80%的相对湿度下,蚊虫吸血、产卵最活跃,从而间接影响蚊幼虫的动态变化。因此,湿度大,促进伊蚊幼虫的孳生繁殖,使其种群数量增加,从而影响疾病的传播。相对湿度每升高5%,登革热发病的危险度将增加0.5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