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计思佳

  10月26日下午,在海口美兰区灵山镇桥东村菜农刘朝仙的7亩塑料大棚里,小白菜、上海青长得郁郁葱葱,和周围农户被雨水泡过的叶菜形成鲜明对比。“今年投了10来万元建塑料大棚,台风天里果然要靠它!防雨效果很好,地里的菜几乎没受损,每天照样能收200多斤,”刘朝仙一边割菜,一边笑着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当天,对于刘朝仙来说还有个好消息:因为建了大棚,他和另外7户蔬菜规模经营户一起,被美兰区农业农村局录入了家庭农场系统。

  “根据海口今年5月制定的《关于加快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蔬菜规模经营户录入家庭农场名录,须具有一定规模,要达到露天种植面积50亩及以上,或设施农业面积5亩及以上的条件。”美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志明介绍,设定这样的门槛,就是为了引导菜农扩大种植面积、加大设施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据了解,每年夏秋季,受高温多雨天气或台风影响,造成海口本土叶菜产量锐减。特别是在琼州海峡停航时,外省蔬菜无法入岛,造成菜价波动较大。因此要想保证百姓的“菜篮子”物丰价稳,提升海口本土叶菜种植的产量和品质非常关键。

  为此,海口将积极组织好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帮助解决饲料、农资、农药兽药、疫苗等物资供应,多方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缓解农产品滞销压力,保障农产品供应。同时合资金及项目资源向家庭农场倾斜,加大扶持家庭农场力度。

  距离刘朝仙的菜地100多米远,灵山镇林昌村农户覃成弟是另一户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的菜农。他租了19亩农田,面积是普通菜农家庭的四五倍。能够忙得过来,就靠他搭建了70座防虫网拱棚和50座拱架,以及安装的水肥药一体化系统,不仅能抵御台风等恶劣天气,更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每座拱棚内还进行着叶菜、瓜类、豆类、茄类轮种。各类蔬菜瓜果的生长周期不同,长短结合让种植松弛有度,不同品种轮作对提升土壤和菜的品质也很有好处。”覃成弟说。

  刘朝仙、覃成弟等经营的灵山镇家庭农场,均是海农协合作社、叶菜联盟的成员。“家庭农场加入农民合作社、行业联盟,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和鼓励的。”李志明说。

  “得到政府的认可和合作社的支持,我们干劲更足了!”作为家庭农场主的刘朝仙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我准备合理轮作,增施生物有机肥。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我们家庭农场要走在前列!”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