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23岁女孩海医附属医院输液身亡 家属索赔百万

12月10日,海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门外拉起了一张印有一张年轻女青年照片的黑色条幅,上面写着“还我生命”。多名家属和围观群众聚集到医院门口。一位自称是死者表姐的孙女士告诉记者,死者名叫谢秋岸,今年23岁,老家临高。12月9日下午,死者在海医附属医院输液治疗,输到第三瓶针药的时候就突然抽搐停止了呼吸……

女婴医院输液输液后死亡 家属曾质疑用错药

七个月女婴输液后出现异样,抢救一个半小时后身亡。昨天,孩子母亲陈女士质疑,医生开的药还没拿回来,女儿就已经开始输液,她怀疑医院弄错了药品。院方称,急诊采取绿色通道服务,给孩子输了备用药品。
院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孩子优先挂上的是生理盐水,是急诊的绿色通道服务。“等家属取药回来以后,再将药还给护士。”该负责人表示,当时,孩子排便呈果酱状并带有血,医生判定为重症,因此,急诊采取绿色通道正规程序……
海口市民对输液依赖性强 医生建议应谨慎

国家卫计委发言人建议公众合理用药:用药要遵循“能口服就口服,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海口滥用输液的现象是否普遍,市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输液?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一些市民对输液的风险是一无所知。对于一些小病,有的市民会先选择吃药,但存在自己“开药”吃的现象。不少市民反映说,自己对输液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了……
       

三亚部分医院小儿输液150人次/日 用药隐患多

随着各大医院“吊瓶森林”情况日渐普遍,静脉注射和口服治疗在用药安全和治疗费用上的对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口服治疗一定比静脉注射治疗的安全性高,同种药,口服药过敏的几率低于静脉注射。”曾毓究说,虽然各大医院诊疗治疗的规范性加强很多,但输液时的过敏反应难以预知,输液快慢、多少控制不力也容易引发输液的不良反应。而且,退一步说,即使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口服药可通过洗胃、呕吐、排泄等方式将药析出,静脉注射却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或是排尿的方式挽救……

三亚一名4岁女童上吐下泻输液吐血身亡

痛失爱女的谢某向记者反映,几日前4岁的小女儿吃西瓜后上吐下泻伴有发热,在小诊所输液两日后不见效果,21日他带女儿到三亚市人民医院治疗。输液过程中女儿口吐黑血,随后被送往重症监护室,22日下午,女儿经抢救无效死亡。他质疑医院打错针水导致女儿死亡。记者在三亚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了解到,女童可能是吃了不新鲜的西瓜引发脓毒血症,医院给女童输的针水中并不存在致敏药物……
       

病人输液时出现局部皮疹 家属对医生动粗

“我也不知道患者家属是不是真心实意的道歉,不过正常的诊疗却招来家属动粗,让我现在都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16日下午,向记者讲述此番遭遇时,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郭医生说,他考虑请几天假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这件事发生后,现在的他根本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

过度输液的形成原因

       中国的输液产品虽然量大,但出口比例极低,绝大多数用在国内患者身上。据介绍,1998年中国化学药品工业协会统计的输液生产数量是19亿瓶,加上医院自制输液四五亿瓶,总共不过24亿瓶,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到两瓶。当时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扩大生产和降低价格,以求赶上国外平均水平(2到3瓶),满足国内患者需要。结果自那之后,中国输液用量突飞猛进,年均增长率近20%,输液成为与抗生素、针剂、片剂等并列的医药行业五大制剂之一。南方周末记者从一份关于大输液市场分析报告中读到这样了字句:2001年,一股改建、新建、扩建输液生产线的热潮席卷全国……当年产量即达到31亿瓶,比上年增长30%。自1998年到2009年,短短11年间,中国输液产量增长了4倍多,人均水平超出国外两倍以上。

微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