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旧州井以降,儋州有多少口古井?民国《儋县志》收录了清代进士王云清作《儋耳赋》,言“其井泉则那细德义、杨士梅家;石泉水井,白马金沙;洞坡乳相,透岭罗怀;南丰南翠,荔枝松台”。这一段文,说及了儋州三泉十二井:那细泉、德义泉、水井泉、杨士井、梅家井、石泉井、白马井、金沙井、文江泉井、东坡井、透岭井、罗怀井、南丰井、南翠井、荔枝井、松台井。
谢有造曾作过调查,并查阅《儋州志》及有关史料,发现,清朝以前修建的古井至今仍保留有102口。其中,根据儋州市博物馆调查,已经被纳入井泉文物点的有15口。
谢有造认为,此102口古井,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为纪念挖井人的,有6口,如东坡井、白衣井等;二是因古代人的龙的崇拜而命名的,有10口,如龙滚井、龙穴井、高龙井等;三是以水井形态或其他特殊命名的,有30口,如中和八角井、石泉井、北岸淡井、南岸海井等;四是以宗教信仰活动命名的,有7口,如分司井、普济井等;五是以地名命名的,有49口,如旧州井、梅家井等。如今,大部分古井已被废弃,但这些古井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儋州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儋州最为知名的莫过于东坡井了。我们驱车前往儋州中和镇坡井村,在桄榔庵西边寻找到了这口井。如今,桄榔庵已经只剩下一碑刻,但东坡井却保存完好如故,泉水清澈。
据儋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林彬介绍,东坡井为北宋苏东坡谪居儋州时挖建,后人称为“坡井”或“东坡井”,该井井口内径0.86米、外径1.2米、井深7米余。
东坡井,井身由玄武岩砌筑,呈圆形,井沿用黑石凿成,井沿下内壁用方石块砌成。井周围有以梯形石块铺建而成的地板,方圆2米外有以方形石块筑建而成的环形围栏,围栏东面留有出入口,连接出入口的一条狭长的石板小路。民国《儋县志》曾记载,坡井,四时不竭,井泉清甘。东坡井至今保存完好,仍然是坡井村村民的主要水源。
长期从事苏东坡研究的韩国强介绍,苏东坡居儋期间,深感“百井皆咸”,而百姓多饮沟渠浊水,常生病疾,为此,苏东坡在桄榔庵旁择地凿井。水井竣工当天,黎子云、王霄、符林等当地文人聚会祝贺,即兴赋诗。因东坡在此处凿得一石,状如龟,便把水井叫“龟泉”,后百姓感激东坡挖此井,改“龟泉”为“坡井”或“东坡井”,井旁的村落也因此得名为“坡井村”。
位于中和镇宁济庙的“太婆井”,也是为了纪念挖井人而命名的。据传,梁朝大同中期(公元541年),冼夫人请命于朝,达到海南平息叛乱,其部队抵达儋州后,驻扎在高坡(今中和镇)。当时中和民众饮沟渠浊水,大多面黄肚肿,为解决百姓这一疾苦,冼夫人寻找水源,率众挖凿此井。
儋州先辈对修建或重建古井的人极为尊重,在民国《儋县志》中记载了,和靖僧凿白衣井、苏东坡挖东坡井、清朝黄智举人凿咸井、李图魏建图魏井、民国儋县县长陈家炳重修新州龙滚井、民国市局绅周林锦、市董薛体锦、陈有聚重修红泥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