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河清,地地道道的海南人,凭借自己的踏实肯干和诚信经营,将一家小的海鲜排档经营成现在的4层楼的海鲜店。“诚信”是他一直坚守的理念。坐在自己海鲜店门口的老船木家具上,遥望凤凰岛,叶河清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三亚日报摄影记者by翁叶俊,版权所有,非授权请勿转载)

  • 早上天刚亮,也是店里最清净的时候。员工们忙着打扫布置,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叶河清也会跟着一起开始一天的忙碌。(摄影by翁叶俊)

  • 店里有很多疍家渔排的老照片,都是叶河清自己收藏的。出于对疍家文化的热爱,他想把这样的本土文化传承下去,让下一辈人了解到“船上人”(渔民)的辛苦,更想将疍家文化传播出去。(摄影by翁叶俊)

  • 正值店里一个特别的包间正在装修,装修风格的灵感也是来自于渔船。叶河清说,想把这个包间打造成一艘渔船的船舱部分,用的木料都是船木,连这只舵也是从渔船上拆卸下来的。“以后这包间用于接待贵客”,可见疍家文化对他的重要意义。(影by翁叶俊)

  • 叶河清的海鲜店被三亚工商部门推荐为三亚海鲜诚信经营商家,墙上挂满了奖状和证书,这些都是他诚信经营的见证。他说:“我只是站在顾客的角度去经营,给他们最实惠的好海鲜”。(摄影by翁叶俊)

  • “只卖海鲜,不卖海水”是叶河清提出来的,现在已经变成整个店的招牌,但是他并不想把这个作为宣传的噱头,“我希望的是顾客实实在在感受到实惠”。(摄影by翁叶俊)

  • 每次给客人称海鲜,都要“三甩”,抖一抖,过一过,把多余的水分去掉,这已经成了这里每个人的习惯。叶河清说有时候客人也不知道他们这么做,但真正感受到实惠,就会变成店里的回头客。就拿188元一斤的虾来说,经过三抖和一过,一斤能为客人省下约40块。(摄影翁叶俊)

  • 店里的海鲜品质都非常好,个儿大,干净,性价比高,这也是实惠的另一处体现。(摄影by王棣)

  • 除了做诚信,叶河清还想把本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经营中。店里的二楼包间名字都是以海南的各大海滩命名,包间里面则是海滩的老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对比。看到海滩的巨大变化,叶河清也深有感触,希望这些海滩不会因为开发而变得风景不再。(摄影by翁叶俊)

  • 走廊里有一些别样的装饰——海南13个海滩的沙子,是店里的员工亲自去海滩采来的——这也是他的一种情怀。他说,做生意,三年靠运气,十年靠管理,百年靠文化。用文化去传达他的这份“诚”,才能传得更深更远。(摄影by翁叶俊)

  • 每个海滩的沙质都不同,就像这采自海南最南端的沙,让我们看到的人不禁幻想那片人迹罕至的净土,也许这就是叶河清想要表达的东西。(摄影by翁叶俊)

  • 中午11点左右是收渔民海鲜的时间,叶河清有时会亲自去岸边收海鲜,给海鲜的新鲜度和品质把关。(摄影by翁叶俊)

  • 一个董事长事必躬亲并不是想要监督自己的员工做事,他是想知道每天海鲜的行情如何,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候也许只是想和渔民聊个天。(摄影by翁叶俊)

  • 叶河清手拿一个大龙虾,其中一个员工在计数,炎炎烈日下,他并没有大老板的架子,而是和大家忙在一起。(摄影by翁叶俊)

  • 央视的记者正在采访叶河清,他拿着“小鲨鱼”给他们耐心讲解。(摄影by黑不拉叽)

  • 每月的10号是店里的厨房开放日,顾客可以报名参观整个后厨。所有参观厨房的人都要穿消毒过的白大褂、戴口罩、戴帽子和鞋套,保证整个后厨的卫生,也避免弄脏客人的衣物。(摄影by黑不拉叽)

  • 后厨的所有东西放置都非常规范,就连地板都非常干净。这么细致的管理和用心,跟叶河清的管理理念分不开。(摄影by黑不拉叽)

  • 后厨有13个摄像头,顾客在包厢内都能监控到厨房的情况。(摄影by黑不拉叽)

  • 中午和晚上,店里都人满为患,这些人很多都是慕名而来,也有很多是长期的老顾客。从窗子可以看到凤凰岛的夜景,伴着这样美的风景吃海鲜,是多么惬意。(摄影by王棣)

  • 叶河清觉得,自己一家做得好并不能代表什么,他希望以他带头,把三亚海鲜的诚信招牌做大,让所有来三亚的人不再是带着怕被宰的心情去吃海鲜,而是能舒舒服服地享受三亚的美食美景。(摄影by翁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