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他们的一天,你绝不会再说自己“蓝瘦香菇”

  压力大 晋升难 收入低 常挨打

  4大原因致急救医护人员流失

急救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急救医护人员抢救病人

  本报讯 10月9日深夜,东方市一辆120急救车与一辆满载红土的大货车相撞,急救车司机及一名随车医生当场身亡,随车护士身上多处骨折,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对于该起事故,人们在惋惜的同时,开始关注急救医护人员繁重的工作现状。记者了解到,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职业病缠身,但是待遇却不成正比,晋升难收入低,成了急救医护人员人才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记者张宏波 文/图

  每一天都在赛跑 5辆急救车出车七八十趟 一辆车至少跑十多个地点

  每当生命遇到危险时,奋战在抢救生命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一群和时间赛跑的人。海口市有220多万人,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承担了全海口的院前急救、病患转运和医疗保障任务。

  在海口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室,工作人员每天的任务就是接听来自全市的120电话。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天平均要接听电话400次左右,其中不仅包括需要紧急救治的电话,还有对病情的咨询、医院病床情况的咨询等。

  “每天大概出车七八十趟。”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报警电话的过滤,调度室的工作人员会派出急救车辆,还要根据车辆的GPS定位系统,实时跟踪回访再反馈,按照要求五分钟内必须完成第一次回访。据悉,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每天会有五辆车负责出诊任务,分别在五个待命点,在分配急救电话时,都是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分配,平均一天下来,一辆急救车每天至少要跑十多个地点。

  值班时间 超24小时遇突发得随叫随到 特殊情况取消休假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急救医生通常是24小时值班制度,而护士是12小时制,进行轮班倒。如今,该急救中心仅有20多名医生,30多名护士,由于人数有限,而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也就不可避免了。孔令兴2010年成为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的一员,“值完一次班后,还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交接工作,算下来,值班时间往往超过了24个小时。”孔令兴说,值班超过24小时不算什么,遇到有突发事件或医疗保障任务时,还得做到随叫随到,“尤其是有强台风登陆海南时,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往往会取消所有一线人员的休假,全员待命。即便是刚刚值完班的医生,也根本来不及休息,就得加入抗击台风的任务当中。”

  120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让他们无奈的是,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路也越来越拥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路况更是让人焦头烂额,而往往在晨间和傍晚时分,又是一些疾病最易突发的时段,很大一部分时间浪费在了路上。

  60%以上患职业病 三餐不规律胃伤不起 搬搬抬抬腰颈很受伤

  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介绍,几乎60%以上的120急救人员都有职业病,其中因为三餐不规律所致的胃病首当其冲。“经常方便面刚刚泡上,或是饭刚刚热上,电话就再度响起,大家都是习惯性地把饭盒一关,然后冲向门外的救护车。”

  除了胃病,在医护人员中多发的还有腰椎病和颈椎病。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担架员,医护人员得将病人从现场或病床转移到软担架、放到急救车的担架、将其抬上急救车、到医院后再平移至推车,整个过程至少有四次需要抬上抬下,遇到一些没有电梯的老公寓,转移病人更加费劲。孔令兴说,他曾遇到过一名被玻璃割伤的老年男性患者,因出血多急需转院,“当时停电电梯无法使用,家里又只有两个老人,我们只能把150多斤重的患者,从12楼一阶一阶抬下来。”

  如此长期下来,由于用力过度或持续“损耗”,腰椎病也就缠上了急救人员,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出现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职业病。

  流失现象严重 工作压力大 患者不理解 待遇低 职业感差 晋升难

  据了解,急救医生和护士承担着急救、担架工,甚至心理医生等角色,他们每天出诊量高达10余次,工作强度、工作量与工作压力较普通医生高出许多,但薪酬待遇却相对较低。如果说工作上的压力还能承受,那么患者对急救医护人员的不理解,带给他们心理上的压力更为巨大。120急救中心的医生告诉记者,他们经常现场进行抢救时遭遇市民不依不饶的谩骂甚至是出手,“你们怎么这么慢”、“你们会不会救人”、“要是送医院晚了出事了,你们等着负责吧”……类似的指责让不少急救医护人员心生寒意。

  因此,不少急救医生从业不久后便产生了跳槽的想法。此外,急救医师职称晋升难,急救中高级人才断层矛盾突出也让从事急救工作的医生职业荣誉感不强。据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日常调度中,人员和车辆的调配时常“捉襟见肘”,尽管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120急救机构的建设力度,但我国城乡地区急救医护人员流失率高、急救设备匮乏和急救站点建设滞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