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经历了上一轮补贴后,新的补贴政策如何问责成为关键。在不少专家看来,新政策有值得肯定的进步,亦有仍待商榷的问题和隐忧。
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着力破解地方保护症结,以使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进入更多城市,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由市场竞争拉动产业化。
一是市场规模大且呈现多样性,这个多样性是中国的突出特点。第二,技术取得了局部突破,比如说电池技术有一点突破。第三,制造成本低,特别是电池的制造成本低。第四,资源保证能力强,锂离子和稀土都是中国相当强的保障资源能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昨天亮相,这份《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在各地纷纷出台汽车限购政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不在限购之列。
四部委确认的28个城市或区域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包括:北京、天津、太原、晋城、大连、上海、宁波、合肥、芜湖、青岛、郑州、新乡、武汉、襄阳、广州、深圳等城市;河北省城市群、浙江省城市群、福建省城市群、江西省城市群、广东省城市群。
与上一轮补贴政策相比,《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推广区域、车型范围、补助对象和标准等多方面都有明显调整和变化,更不乏加大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力度、明确公务采购新能源汽车比例、补贴资金直补车企等首创性亮点。
这正如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所言:“新能源汽车推广在全世界都面临障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我们当前在经济上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这个转型它的核心就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它的主要手段,主要途径是什么?就是创新,其实我们的创新能力是不差的,可是这个创新往往产业化,产品化的产业化很困难,为什么有困难?是因为体制上不顺,体制上有障碍。
工业污染、生活废气、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雾霾天气……和人们息息相关的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在因机动车尾气排放而备受关注的汽车行业,车油不匹配、能源转绿难、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低速汽车升级难、黄标车淘汰难等难题也成为切实的问题。
9月17日,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重点加大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其中,个人购买纯电动车的最高补贴将达到6万元。
9月17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该政策一经公布就引来业界的广泛讨论,值得一提的是,业界对于这一政策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对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11日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新领军者年会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间隙时表示,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查处稀土违法开采和污染治理的力度,组建稀土产业大集团的最终结果将在年底之前出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扶植政策仍在延续,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最终需要依靠技术开发。工信部与财政部将共同落实40多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设计、电池开发专项。
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表示,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科技部、工信部等四部委正在制定实施细则。在总结第一阶段推广的经验、问题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国家支持政策,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积极性,使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持续发挥作用。中国正在迎来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佳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