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7时07分,位于屯昌县屯城镇大华路好好娱乐城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屯昌消防大队接警后立即调集4辆消防车和25名官兵赶赴现场处置。省消防总队接报后,立即调派海口支队和琼中大队8辆消防车、58名官兵增援,总队李勇总队长、司令部吴施彬参谋长和防火部张刚部长带领总队全勤指挥部赶赴一线指挥灭火战斗,总队盛永中政委、杨发副总队长在总队指挥中心坐镇指挥。县委、县政府和县应急办启动县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公安、交通、安监、环卫等相关部门配合救援。经过全体参战官兵5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大火于上午11时得到全面控制,12时30分被彻底扑灭,16时30分现场清理完毕,此次火灾成功救出4名被困人员。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好好娱乐城位于昌盛二路与大华路交界处,东邻昌盛二路,南邻明艳大酒店,西邻粮食局宿舍,北邻康英大酒店。该建筑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占地面积约1100㎡,总建筑面积约3700㎡,每层约700㎡,地上6层,建筑高度为23米,1层为铺面及入口,2层为外场,3至5层为包厢,6层为临时建筑。大楼设有自动报警、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等建筑消防设施,疏散楼梯2个,安全出口2个。水泵房位于1层,设有室内消防水泵1台(流量25L/s,杨程25m),喷淋泵1台(流量25L/s,杨程25m)。

(二)消防水源情况
起火建筑有室内消火栓15个,周边200m范围内有市政消火栓5个(昌盛路二路3个,新建二路与大华路交界口1个,商贸二路1个),枝状管网,压力0.2MPa。
(三)参战单位情况
本次火灾的参战单位有:屯昌消防大队4辆消防车、25名参战官兵。海口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秀英中队、金盘中队、保障大队共6辆消防车、46名参战官兵。琼中大队2辆消防车、9名参战官兵。屯昌县环卫局3辆市政洒水车、2辆挖掘机前往现场协助救援。
(四)天气情况
火灾发生当日天气雷阵雨转多云,气温23℃-34℃,偏北风3级。
二、事故特点
(一)火灾荷载大,内部可燃物较多,火势蔓延迅速。
(二)内部分隔复杂,烟雾浓、温度高、能见度低,内攻灭火和搜救困难。
(三)大楼内部走道较为封闭,通风不畅,排烟困难。
三、处置经过
(一)初战阶段
7时07分,屯昌消防大队接到报警,称屯昌县屯城镇大华路好好娱乐城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大队立即出动4辆消防车25名官兵赶赴现场处置,并第一时间向总队指挥中心、屯昌县政府和公安局报告情况。
7时15分,中队4辆消防车、25名官兵及大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此时,着火建筑周边街道已经充满浓烟,大楼两侧疏散楼梯已被浓烟封堵,建筑外部有大量浓烟涌出,6楼有4名人员呼救。大队全勤指挥部立即要求中队指挥员组成2个攻坚小组,携带热成像仪、破拆工具等装备,沿西侧疏散楼梯强行内攻救人,屯昌2号水罐消防车出一条干线两支水枪控制火势向上蔓延,掩护搜救行动,屯昌4号车负责向屯昌2号车供水。7时34分,内攻人员进攻至五楼时,由于火场烟雾较大,无法再继续向前推进,无法到达六楼解救被困人员。现场情况万分危急!大队全勤指挥部立即向县委县政府应急办进行汇报,要求应急办立即启动联动应急预案,调派供电、市政、水务局、医院等单位进行协同作战,并向总队指挥中心请求增援,总队党委领导对此次火灾情况高度重视,立即响应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总队首长及全勤指挥部更是第一时间遂行出动,并先后调集海口支队,琼中大队共8辆消防车,58名官兵赶赴现场增援。

7时40分,大队全勤指挥部经过观察后,发现毗邻建筑粮食局宿舍楼与该建筑距离较短,可利用拉梯进行救助。中队指挥员立即成立一个攻坚组,利用毗邻建筑天台架设一部九米拉梯和一部六米拉梯,开辟救生通道,解救被困人员。屯昌县委田志强书记带领县政府在家党委成员、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相继到达现场,要求消防官兵要全力以赴做好救人、火灾救援工作,并再次增派公安、市政、园林、电力、卫生等社会联动单位60人到场参与火灾救援处置,7时50分,4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救出。7时55分,大队全勤指挥部发现建筑物东北侧火势燃烧猛烈,命令中队立即成立一个攻坚组利用屯昌3号车出一条干线两支水枪,控制火势蔓延。8时05分,环卫局3辆洒水车到达现场,大队全勤指挥部立即安排向屯昌2、3号车实施供水,确保供水不间断。8时10分,中队利用六米拉梯攀登至二楼对大楼东北侧玻璃幕墙实施破拆排烟。
(二)增援到场阶段
8时50分,琼中大队增援力量到场,组成两个攻坚小组,第一攻坚组替换屯昌大队北面水枪阵地,第二攻坚组启动登高平台车,从外围控制火势向上蔓延。
9时10分,总队李勇总队长带领司令部吴施彬参谋长和总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李勇总队长现场听取了屯昌县委领导、屯昌大队情况汇报后,带领总队全勤指挥部对现场进行勘察。了解现场情况后,制定了如下措施:一是协调政府立即调派挖掘机,对大楼北面墙体进行破拆;二是由屯昌大队攻坚组负责从大楼西侧二楼进行内攻灭火,琼中大队攻坚组负责大楼北侧二楼进行内攻灭火;三是调整供水力量,保证火场供水不间断。
9时50分,海口支队增援力量和屯昌县2台挖掘机相继达现场。总队全勤指挥部立即成立侦检、警戒、灭火、冷却、供水、保障等战斗单元,确立了“破拆排烟、重点突破、内外夹攻、逐层消灭”的技战术措施。一是持续侦察。组织搜救攻坚组进入建筑内实施火情侦察,在毗邻建筑平台设立观察哨,利用无人飞行器多角度对建筑和火势进行侦察,实时掌握火势发展蔓延情况。二是排烟降毒。在消防车车载炮掩护下,利用混凝土破裂机在火势最为猛烈的2楼北侧临街面墙体击穿6个孔洞,排出浓烟和高热,为内攻创造条件。三是强攻近战。组织海口、屯昌、琼中3个单位的攻坚组,采取梯次掩护,逐步推进的战术措施实施内攻。在南侧毗邻建筑平台设置3个水枪阵地堵截,防止火势威胁周边居民楼。四是外部压制。利用举高消防车车载炮从破拆的孔洞喷射水流灭火,实施驱烟和降温。五是保障供水。利用1公里范围内可用水源实施火场供水,并通知市政部门对着火建筑周边4条市政消防管网实施集中加压,保障供水不间断。六是安全防范。利用红外测温仪逐层检测火场温度,组织技术专家对建筑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在3个作战阵地分别设立安全员,确保官兵作战安全。现场指挥部在建筑北侧设立装备物资补给点,统一调配补充空气呼吸器、备用气瓶,以及排烟、照明、破拆等器材,严格检查参战官兵个人安全防护情况,及时轮换内攻人员。10时20分,总队全勤指挥部经过侦察发现北侧三楼楼梯口火势燃烧较为猛烈,立即命令屯昌大队攻坚组转移至北侧三楼楼梯口处内攻灭火。11点00分,火势得到有效控制,指挥部下达“逐层清理,彻底冷却”的命令。12时30分,明火被扑灭。
(三)清理阶段
12点30分,大火被成功扑灭后,指挥部采取逐层逐段清理残余火点,由海口支队负责二层火场清理,屯昌大队负责三、四层火场清理,由琼中大队负责五、六层火场清理。为防止发生复燃,参战人员继续对内部实施地毯式冷却。现场指挥部确认无复燃危险后,安排辖区力量继续实施现场监护。16时30分,现场清理完毕。经过现场再勘察,无死灰复燃后,17时总队全勤指挥部、海口支队、琼中大队增援力量相继撤回。
(四)留守阶段
18时屯昌大队在火灾扑救后,继续安排2车8人分批留守现场实施监测,防止火场复燃。
四、经验体会
(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县委田志强书记、县委常委、公安局符成辉局长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紧急调派县政府各级联动力量,总队更是第一时间调集海口、琼中消防部队火速驰援,总队李勇总队长、吴施彬参谋长、张刚部长率领全勤指挥部赶往现场处置,并多次深入火场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极大的鼓舞了官兵作战士气。
(二)接警迅速、处置果断。大队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调集力量,赶赴火场。并第一时间向总队请求增援,总队全勤指挥部遂行指挥,抢抓了灭火救援先机。
(三)救人第一、科学施救。始终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合理利用毗邻建筑架设拉梯实施救人。采取强攻近战、重点突破、内外合击、上下夹击的战术措施,各参战力量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为扑灭火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联动及时,保障到位。充分发挥现有装备作战效能,合理使用周边水源,确保了供水不间断;及时启动应急联动机制,调集相关力量协同处置,全力做好现场警戒和装备、物资、油料保障。
五、存在不足
(一)装备配备数量不足、型号不匹配。一是排烟器材、空气呼吸器的备用气瓶配备不足;二是中队使用的空气呼吸器气瓶接口与海口支队移动供气车接口不相匹配。
(二)个人防护不到位,安全防护意识不强。个别参战官兵未配戴安全腰带就进入了火灾现场。
(三)对现场知情人士询问不足。到场后急于解救被困人员,未能第一时间了解具体起火位置。
(四)大队未配备登高平台消防车,影响了第一时间到场救人的实施,未能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需求。
六、工作改进措施
(一)加强装备采购力度。主要针对空气呼吸器以及排烟和机动破拆器械。
(二)加强针对性训练。主要针对强攻近战内攻灭火、破拆排烟、紧急避险、心理行为等方面训练。
(三)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教育。严格落实勤务规程和安全要则,杜绝官兵在未按规定佩戴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进行火灾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