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的才华与成就
白玉蟾一生好学,儒释道三教之书皆所研览,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
其弟子留元长称其师“三教之书,靡所不究。”(《紫元问道集序》)朋友苏森说他“心通三教,学贯九流”(《跋修仙辨惑论序》)。时人诸葛琰说:“其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靡不该贯”(《跋鹤林紫元问道集序》)故其为文,能得心应手,并多会通三教之言,使其著作显现出浓厚的三教融合色彩。白玉蟾又颇富才华,凡诗词歌赋文论等各种文学体裁,都能自如地流于笔端,是南宋以来道流中之文学巨子。姚鹿卿《庐山集序》说:“先生噫笑涕唾皆为文章,下笔辄数千言,不假思索。”故所作文章颇有文彩。
近年来,白玉蟾的诗词被改编成歌曲,《道情》中“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等优美歌词皆由白玉蟾诗词改编,歌曲《文笔峰》的词灵感同样来自于白玉蟾的诗词。
不仅如此,白玉蟾还对琴棋书画颇有造诣。留元长说:“真草篆隶,心匠妙明。琴棋书画,间或玩世。”(《紫元问道集序》)赵道一说:“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尤妙梅竹;而不轻作。间自写其容,数笔立说,工画者不能及。”(《历世真仙全道通鉴》卷四十九《白玉蟾传》)其书法作品,知名者有《仙庐峰六咏卷》、《天朗气清诗》、《足轩铭》等。《足轩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绘画作品,知名者有《修篁映水图》、《竹实来禽图》、《紫府真人像》、《纯阳子像》等九件。评论家称其所画人物有吴道子风韵。
白玉蟾一生从事道教活动,其成就主要在道教方面。
他既对道教组织发展作过较多工作,又对道教修炼理论和方法作过多方面研究,在道教历史发展中是一个贡献较大、地位较高的道士。
首先,在道教组织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两宋时期,中国南方出现了一个以修炼内丹为主的道教派别,后世称为金丹派南宗(以别于北方的北宗全真道),其开山祖师为北宋的张伯端,依次传石泰,薛道光,陈楠,再传白玉蟾,已是第五代,被称为南宗五祖。他们各有丹书传世,是中国南方内丹派的主流。但在白玉蟾之前的四代,基本上是秘密传授,传播范围很窄,门徒很少,且无本派祖山、宫观,故未形成群众性的教团。至白玉蟾时,他收了很多弟子,除前面说的彭耜、留元长、陈守默、詹继瑞外,留下姓名的尚有:赵汝渠、叶古熙、周希清、胡世简、罗致大、洪知常、陈知白、庄致柔、王启道等人;再传弟子又有赵牧夫、谢显道、萧廷芝、林伯谦、李道纯等人。而且努力克服过去无固定修道传教场所的局面,仿照张陵天师道,设立了称为“靖”的教区组织。据彭耜对其弟子林伯谦说:“尔祖师(指白玉蟾)所治碧芝靖,予今所治鹤林靖,尔今所治紫光靖。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请靖额也,如汉天师二十四治矣……”(《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二)。以这些“靖”为修道传教据点,扩大了道教影响,加速了组织发展,从而使道教南宗很快成为一个有较多徒众,有一定传教地域的较有规模的教团,即成为一个真正名符其实的群众性教派。从这一角度出发,称白玉蟾为道教南宗的实际创造者是有道理的。
其次,在道教修炼理论和方法上也有较大成就。在这方面,他曾修炼过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制丹药的方术)、内丹(以人体为炉鼎修炼体内精气神的方术)和雷法(一种符咒斋醮术),并写过这些方面的著作。外丹术盛行于隋唐,至宋代渐趋衰落,但此时无论在道教内或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在继续修习外丹烧炼,白玉蟾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其师陈楠那里接受了外丹传授,多年进行实际操作。其所作诗词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得诀归来试炼丹,龙争虎战片时间。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武夷结草二年余,花笑莺啼春一壶。流水下山人出洞,岩前空有炼丹炉。”(《海琼白真人语录华阳吟三十首》)他并把这方面的经验写成《金华冲碧丹经秘旨》一书,传授给弟子彭耜。不过在外丹修炼方面,他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以后就完全放弃转向修炼内丹。他认为“外丹难炼而无成,内丹易炼而有成”。修炼内丹成了他一生用力最多的一门功课,其成就也最大。他写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使道教南宗的内丹理论更趋成熟,成为后世道教的指导性读物。在修炼内丹的同时,他又兼修雷法。他自称天上雷部神谪降人间,号“神霄散吏”,能呼召风雷,求雨禳灾,一副巫师行径。在这方面也有若干著作行世,被道教神霄派奉为经典,他本人也被尊为一代祖师。
第三,他的道教著述颇丰,现存有十余种。主要为《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道德宝章》、《静余玄问》、《金华冲碧丹经秘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正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