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新闻>正文

哀叹!海南曾经文化名村正衰落(2)

A-A+2013年7月30日12:30南海网-海南日报评论

  儋州盐丁村

  昨天———古老的晒盐村

  今天———村里遍地垃圾污水

  盐丁村,是儋州市峨蔓镇海边的一个村庄。

  站在盐丁海滩上远眺,可以看到10公里外的笔架岭,那是一个死火山口。大约100万年前,笔架岭火山爆发,岩浆奔流、凝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火山石。

  盐丁村人,将火山石凿成平顶、留沟槽,或砌成平底的池子,从海水中晒出食盐。晒盐,既成为“盐丁”村名的来由,也是盐丁村民赖以生存的营生。

  男人出海捕鱼,女人晒盐,上千年来,盐丁村人一直保存着独特的生活方式。

  走进村里,可以发现,这座古老的晒盐村庄,还保留着完好的火山石材料古建筑群,村落的布局,也是数百年未变。盐丁村村委会主任李生华告诉记者,盐丁村,共200户,古石房还有80多座。

  不过,就是这样一座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却被垃圾围困。走在村道上,随处可见被丢弃的纸屑、塑料袋以及粪便。村中几乎没有厕所,村民方便大都在野外或海边,涨潮时,污物会被海水冲走。

  村子的中心有一个小湖,湖边长着十几株椰子树,树干需要两人才抱得过来。这座湖,以前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而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臭水沟,湖水发黑,上面飘着垃圾。李生华说,村里没有垃圾处理场,也没有建排污沟,村子的垃圾和污水都直接排入这个湖。

  由于村里的环境卫生差,加上国家实行食盐专卖,许多年轻人离开村子,外出谋生。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担心,盐丁村的古老晒盐工艺和人文景观将会消失。

  盐丁村碰到的问题并非特例。记者走访古村落时发现,大部分古村没有设计排水系统和垃圾收集系统,卫生环境堪忧。

  保护缺失

  海南古村落虽然规模不大,却独具特色。但长期以来,海南省缺乏对古村落的保护,至今没有摸清“家底”,古村落日益黯然……

  海南至今无古村落认定标准

  海南有多少古村落?

  面对记者的提问,《海南历史文化大系·海南古村古镇解读》两位作者杨卫平、王辉山都摇了摇头。

  “据我了解,目前,海南没有哪个部门,针对古村落做过全面的普查。”杨卫平说,《海南古村古镇解读》是目前唯一一本专门写海南古村古镇的书籍。

  “到现在,海南还没有出台评定古村落的标准。”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辉山说,海南的古村落与其他省份不同,虽然没有像凤凰城那样连片、成规模的古村落群,但却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如民族文化、岛屿风格、海外交流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古村落的评定标准,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和评价办法》和《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

  “如果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村落有清朝以前建造的成片建筑,总建筑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那么符合标准的海南村落太少了。因为海南不仅村落的建筑历史不长,就是村落的历史也不长。”王辉山说,各地的村落特色不同,认定的标准也只是提供一个大体的方向,具体的还得由地方具体制定。

  目前,广东、安徽、苏州等地均出台了地方古村落认定标准和相关保护法规。王辉山认为,海南也应该出台相应的认定标准和保护法规,评定出省级、县级古村落保护单位,实行分级保护。

  20余年海南2000自然村消失

  日前,国务院参事冯骥才指出,我国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有80个到100个。

  与中国整体情况一样,海南的自然村落也正在消失。杨卫平说,根据各地民政部门、住建部门等提供的资料不完全统计,从建省到2012年,海南省被拆迁、被改造、消失的自然村落约2000个。

  至于古村落,由于缺乏统计,无法查到具体数据。杨卫平说,上世纪90年代,他曾走访过海南18个市县100多个古村落,时隔20年再次走访,很多传统村庄或被破坏,或被拆迁,传统建筑或坍塌或被拆除,而村民的生活也在改变。

  保护姗姗来迟。直到去年5月,海南省印发了《海南省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传统村落调查和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目前,全省共登记上报139个传统村落,其中文山村、东谭村、上丹村、保平村、十八行村、白查村、高林村等7个村落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另有15个传统村落经初步认定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但其资料不全。

  从上报的139个传统村落分布上看,海口、文昌、屯昌、定安、琼海传统村落数目均超过10个,海口市以36个居首;中部的五指山和白沙传统村落数量也较多;与之相比,西部分布较少,昌江、东方、临高、乐东等市县各有1个。

  复活之路

  当江西婺源、浙江乌镇、江苏周庄、湖南凤凰古城等古村落,成为当地主要旅游景点时,海南大部分古村落却依然藏在深闺人不识,如何才能让海南的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1.政府企业都投入 村民凭古宅入股

  荣堂村、盐丁村等古村落,拥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而发展乡村旅游的梦却一直落空。

  2006年,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曾对荣堂村旅游开发进行了调研论证,试图把该村开发成一个与火山口公园互补的景区。但是,7年过去了,荣堂村依旧在深闺之中。

  钟晓翼说,想开发荣堂村的公司不少,甚至有公司在村里一呆就是3年,就是想利用村里的老房子开发乡村旅游,但最终没有谈成。没谈成的主要原因是开发成本太高,一是要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修缮古宅,三是建设配套旅游经营项目。此外,村民参与开发的模式仍有不同意见。

  “适当开发有必要,但要有度。”有专家认为,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首先是找有资本的开发商,然后不经过专家论证也不向当地百姓公示,完全按照商业营利的需要制订方案,把无法当景点和卖点的文化遗产甩到一边,最后是“腾笼换鸟”,迁走甚至迁空原住户,使古村落失去活的记忆和生命。

  有关专家称,对于古村落的开发,苏州的经验可以借鉴。政府完善古村基础设施并对价值较高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以此作为资本入股,然后引入社会资金成立旅游股份公司,村民按其古建筑的评估价值入股,参与景区盈利分红,实现三方共赢。目前,这一模式已在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落”的陆巷村试点成功。

  2.工艺流程搬进村 游客住宿请进村

  王辉山认为,保护古村落应该保护三个方面,一是村落自然环境,二是传统建筑风格与村庄布局,三是传统人文生活景观。

  但是保护不是停滞。许多人念念不忘的乡村风景其实对村民来说,是一种“难熬”。“比如,不应该强迫老百姓住在狭窄、昏暗的古宅里,更不应该让黎族同胞重新住进茅草屋。”王辉山说,保护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比如黎族茅草屋改造可以改变建筑材料,但保留船型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符号。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张慧敏说,要想保护传统人文景观,就要让村民从传统生活方式中获利,而这需要开发利用。

  张慧敏建议,利用游客的怀旧心理重现“古村生活”,但这些“生活”是提供给游客的表演,同时,吸引游客在古村中居住。如果有手工艺的村庄,还可以复原传统手工艺制造流程,游客可以观赏、体验、购买。海南可以选择一个黎族古村落,呈现出从种麻、织布、染色到织绣等整个黎族织锦工艺流程,而不单单是“织”这一手工艺。

  3.老房子开新酒店 古村建影视基地

  “古村落的保护,也并非全部要恢复原来的状态,也可以物尽其用,承载现代生活。”杨卫平说,在国外,许多小镇上的酒店,都是利用老房子建的。“我曾在泰国看到一家酒店,外面看就是村落,走进去,就是用村里老房子改建的客房。像琼海的蔡家宅、文昌松树村的大屋,完全可以改建成有特色的酒店。”

  杨卫平认为,古村落还可以打造成为艺术家流动站和影视基地,吸引大批艺术家聚集村庄创作。

  荣堂村独特的建筑和历史,吸引了不少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记者7月27日到荣堂村采访时,恰逢海口美协副主席符史雄陪着十多位广东艺术家到荣堂村参观、写生、摄影。村道上随处可见席地而坐在创作的画家,而这对荣堂村的老人们来说,已是习以为常的事。

  而在海口博学村已逐渐形成了一座艺术家聚集的村庄。去年,中韩建交二十周年,10名韩国艺术家到博学村驻村17天,在本土艺术家和村民的配合下,进行社区空间艺术创作。 (记者 况昌勋 邵长春 实习生 王欢欢)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