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王云带着推动海南休闲渔业发展的理想,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共赴广东番禺考察。“我们在码头旁看到游客人山人海,人们的热情非常高!”在海南生活了20多年的王云刚开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里的海、那里的环境,与海南相比有相当大差距,但休闲渔业却发展得如此红火!
王云后来了解到,正是因为当地污染较为严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打鱼收益不好,政府开始引导当地渔民转而从事休闲渔业。“当地休闲渔业方式也很简单,组织渔民经过培训后带游客出海,有的是海钓、有的是撒网。”王云看到,绝大部分渔船出海后都没能捕到鱼,但游客的心情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上岸后,很多游客就在码头附近类似三亚春园那样的海鲜大排档一条街,自己购买海鲜烹制,反而因此带动了海鲜餐饮的蓬勃发展。
“广东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而且居民消费水平也较高。”王云认为,这是推动番禺发展休闲渔业的客源基础和经济基础。相比而言,其实海南发展休闲渔业自然条件更好,而且每年超过3000万人次的庞大客源,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客源基础。
谈到渔民转行休闲渔业,王云与岛内很多旅行社老总的担忧一样: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和最大的顾虑就是安全!比如怎么在保证渔船安全营运的基础上,一方面解决游客能够上渔船的政策问题,一方面休渔期这类项目能够继续营运的问题。
安全同样是广东在发展休闲渔业中重点强调的问题,2001年甚至一度因安全原因叫停了休闲渔业。
广东一家从事休闲渔业的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第一条写道: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确保公司及所辖渔船和广大游客的财产与生命安全不受损害。其公司总经理就是安全生产管理专责小组组长,可见其重视程度。
对于具体的管理措施,这家公司规定,每船工作人员不得少于3人,要按乘客定额配齐救生衣,不得超越规定的区域作业,要为船员及乘客办理购买保险手续,遇有突发事故,应无条件服从“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的指挥……
在2003年重新启动休闲渔业前,广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2003年通过修订《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通过《关于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保持渔区稳定议案的决议》;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发展休闲渔业,并明确海洋渔业部门负责观光休闲渔船的安全监管。
2003年4月,广东在番禺、中山两地开展试点,期间全省休闲渔船累计出航7万多航次,载客近百万人次,没有发生一宗安全事故。随后,中山、珠海为传统捕捞渔船改造后从事休闲渔业,为渔船转产、渔民转业提供了出路;深圳,江门,惠州,阳江等地也纷纷发展休闲渔业。
“甚至就连不靠海的地方,现在也依靠内河发展休闲渔业。”王云被告知,以清远为代表的这些不靠海的地方现在休闲渔业更是异军突起,如清远就依托西江大坝打造现代化休闲码头,成为周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这是让海南渔民分享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红利的一条最有利、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王云说,休闲渔业船队和休闲渔业是滨海旅游项目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朝阳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海南的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
多方努力企业渔民共同掘金
“从未来发展看,要对渔民的转产进行引导和培训,而且要组织专业的管理队伍”
尽管各方都认为发展休闲渔业利国利民,海南拥有中国最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更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将旧渔船合理改造,实现渔业的转产转业,目前尚没有具体标准;海钓船的标准如何、安全如何保障、归属哪个部门管理,仍没有先例可循。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如山东青岛、浙江舟山和广东深圳等地的海钓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已成为当地的新时尚和新产业,并因此带动了船艇租赁、导钓服务、渔具饵料、海鲜餐饮、旅业服务和购物消费等产业的发展。
仅以海钓项目测算,海钓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带动的综合经济效益,比例为1:8,关联度和带动力超过目前任何观光旅游项目。
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教授詹长智博士认为,海南当务之急是制订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在建立休闲渔业基地的同时,对传统渔业基地进行改造,改造传统渔业,让渔民(尤其是在休渔期间)成为休闲渔业的服务者和受益者。
在业界看来,海南发展休闲渔业目前面对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
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没有具体的休闲渔业管理办法;
现有的休闲渔船由于政策法规跟不上,根据目前的渔船管理办法,进行改造后开展休闲渔业的船只拿不到柴油补贴等一系列原来捕捞船享受的所有待遇,并且由于进行了休闲渔业功能改造,面临着船只年检审核通不过等系列问题,严重挫伤渔民参与休闲渔业的积极性;
由于没有休闲渔业配套的码头、基地,休闲渔船无处停靠,海钓人员无处上船,培训工作更是无从开展,渔船、渔民、渔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现有休闲渔业项目雷同,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海南休闲渔业主要以私人经营的旅游客船为主,通过导游把游客引入临时码头,带领他们观光、垂钓、体验渔家乐等,设施简单,航线单一……
周敬民认为,海南发展休闲渔业应该坚持以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高起点建设一批休闲渔业基地,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增强整体服务水平,全面推动休闲渔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一方面,要结合目前海南海上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制定适合海南实际情况的休闲渔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长期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作为指导全省休闲渔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方面,全省应设立发展休闲渔业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海南休闲渔业发展总体规划,且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较好市场前景的休闲渔业项目,尤其是对能大量吸纳转产转业渔民的项目要重点扶持;
同时,委托中介组织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操作规范等,如给渔家乐旅馆评定星级,给服务评定星级;
还要考虑到休闲渔业是一个跨行业发展的新兴产业,集海洋渔业、旅游业、海洋运输、餐饮、娱乐、休闲、运动等多个产业于一体,其从业人员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和交叉性等特点,政府应该加强扶持有关的院校建立相关的学校或是专业,培育更多海南本地的专业服务或是技术人才……
“从未来发展看,要对渔民的转产进行引导和培训,而且要组织专业的管理队伍。”周敬民认为,以“企业+渔民”的模式或许是未来的主要经营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经营优势和渔民的经验优势。
“我们还应该关注和利用好海南悠久的海洋文化。”周敬民说,海南一些地区早在唐朝,就与南洋诸国及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商船有经济贸易往来,有着丰富悠久的海洋文化。千百年来,渔民们认识、征服、利用大海,与大海和谐共处,积淀下独具特色、丰富、悠久的渔家民俗风情文化,特别是以船为宅、依港而居、以渔为业的疍民在港口撒播独特的民俗和特有的疍家文化,融汇成海南岛的多元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近期对潭门风情小镇的策划中,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不但提出要依托特色海洋资源,策划亲近、体验大海的系列参与性海洋休闲旅游活动,如海滩赶海、渔船出海、海滨旅游等项目,还要专门策划敬海系列项目,如以古今在南海献出生命的渔民英雄为题材,以祖宗海守护者的定位,策划新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特色红色旅游基地,成为最有特色的海洋旅游景区,成为南海第一旅游小镇的文化支撑;打造南海文化节特色平台,营造游客参与和体验祭海活动常态化场所,让海南与大海有关的文化和风俗,在本项目中以富有特色的外在形式和活动内容体现……(本报海口5月2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