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南省现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省级地质公园2处,总面积163km2。
(4) 海南岛红树植物属东方类群,有20个科、25个属、38种,其中真红树12科、15属、27种,半红树9科、10属、11种,海南岛的红树林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红树植物种类,海南岛仅无厦门老鼠簕。
(5) 海南岛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河口为红树林的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成为我国红树林资源保护的重要地区。海南省的红树林林地面积为13539.7hm2,红树林有林面积为3930.3hm2,
(6) 目前,海南省已划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8处。
(7) 海南省已经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49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17点,还有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国家级保护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历史文化名城1处、历史文化名镇4处。另外,海南省文物部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海南省普查工作,已完成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基本摸清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的基本状况,其中新发现峨蔓盐田等2412处文物点。
(8) 海南现已建成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23个,其中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22个为省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建设,提高了海南旅游景点的质量和品位,提高了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使海南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
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 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耕地内公路最长,路段长度为654.15km,占总里程的39.24%;其次为灌丛、热带季雨林和热作园及经济林,路段长度分别为340.61km、237.43km和234.32km,分别占规划总里程的20.43%、14.24%和14.06%;数量最少的为红树林、用材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路段长度分别为7.03km、6.75km、3.7km和0.2km,分别占规划总里程的0.42%、0.40%、0.22%和0.01%。
(2) 耕地、防护林、热作园及经济林、用材林等人工林生态系统内的路段长度为935.73km,占规划总里程的56.13%;草原、灌丛等天然生态系统内的公路长729.56km,占规划总里程的43.76%。
(3) 在自然植被中,公路涉及到露兜-茅根群落等10种灌丛,蝴蝶树、青皮、油楠群落等4种热带季雨林,白茅、扭黄茅、蜈蚣草群落等4种类型草原,海滩红树林和海岸半红树林2种红树林群落,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及山地常绿阔叶林均涉及到1种群落,分别为陆均松、稠木、子京群落,鸡毛松、绿楠、海南杨桐群落和陆均松、蕈树、海南杨桐群落,共计23种植被群落。
(4) 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至三亚段、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等13条公路穿越个别自然保护区;中线高速公路琼中-五指山段、白沙至什运高速公路等11条公路与保护区之间距离在5km之内。
(5) 微度侵蚀的路段长度为1624.56km,占规划总里程的97.4%,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内路段长度分别为32.1km和10.5km,仅占规划总里程的1.9%和0.7%,规划路段水土流失现状以微度侵蚀为主,本规划实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轻微;本规划中路段位于水力侵蚀类型内的路段长度达1633.76km,占规划总里程的98%,位于风力侵蚀类型内的路段长度达33.4km,仅占规划总里程的2%。
(6) 本规划中有4条路段,共计97km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5.8%;有27条路段,共计942.16km位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56.5%;有18条路段,共计372.1km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15.3%;6条公路255.9km路段位于非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15.3%。本规划中有9条路段,共计241.5km位于地质灾重点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14.5%;有24条路段,共计817.6km位于地质灾害此重点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49%;有22条路段,共计608.06km位于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36.5%。
3.2. 水环境影响分析
(1) 公路规划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是公路路面径流和服务设施等产生的生活污水。
(2) 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至三亚段、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国道横线31(S311)、万泉河沿线旅游公路4条公路穿越九所镇石门水库、王楼河、深田水库、合水水库、峨沟河、山竹沟水库、琼海市中原镇万泉河水源地7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中涉及到深田水库的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因其跨越的的二级保护区范围呈狭长状分布,无法避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工程方案进行防护,但必须经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建设,其余路段要调出水源保护区。
(3) 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至三亚段、中线高速公路琼中-五指山段、文昌-琼海高速公路28条公路涉及到昌化江、北门江、北水溪37条河流。
(4) 公路建设不属于水污染严重的项目,其主要污染源来自于施工期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运营期服务设施生活污水及路面径流。只要在建设和运营中采取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应径流收集处理设施,公路规划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3.3.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 本规划中56条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共有敏感点137处。
(2) 规划实施期,公路建设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的作业环节主要有灰土拌和,混凝土搅拌,材料运输和装卸,土石方的挖、运、倒,车辆辗压土路带起的扬尘,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等,其中以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3) 营运期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
3.4. 声环境影响分析
(1) 本规划中56条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共有敏感点137处。
(2) 规划实施期(施工期)可能对规划公路附近声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机、震捣器,打桩机以及挖掘机等。
(3) 规划实施后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环节为车辆鸣笛与交通噪声。
3.5.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 本次规划公路充分覆盖衔接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及的17 个重点旅游景区和22 个特色旅游小镇中,并注重了景区与景区间,景区与游客集散枢纽间的衔接与串联,形成游客自选的多条旅游线路,有效的催进了海南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2) 本规划中各条公路范围内都有矿产资源分布,公路建成后对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了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同时也为公路安全运营,公路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开展矿产资源压覆评估报告。
3.6. 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1) 本规划中的环境分析重点为交通事故引起的油箱泄露带来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但仍需考虑到极少数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车辆途经此路产生的危险品泄漏事故。
(2)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报告 、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和应急结束 。
4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 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海南省有6条普通省道(G223、G224、G225、G360、G361、G540)、4条高速公路(G98、G9811、G9812、G9813)进入国家公路网规划。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对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项目的具体落实,所以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对海南省的目标一致,两者完全相符合。
(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6个功能组团,其中5个位于海南岛本岛。该规划中的5个组团内部均有19~34条公路,公路规划在空间布局上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内五大组团相呼应,能满足5各组团内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需求。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实施需要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水平和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