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海渔业资源出现明显衰退之时,省水产研究所捕捞资源研究室主任刘维对海南近海渔业发展仍颇有信心。
“与东海、黄海相比,南海渔业资源具有品种多、更新快、容易恢复等特点,这是海南近海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优势。”刘维说。
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南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已知鱼类种数为东海的1.4倍,为黄海、渤海的3.56倍。鱼类的世代交替频繁,个体生长速度快,补充群体往往大于剩余群体。
“除非发生重大环境灾难(指大陆径流断绝、水体重度污染等),海南岛四周近海大陆架的渔业资源将永难枯竭,因为海南近海大陆架面对的是一个浩瀚的南海。”一些专家分析。
投放人工鱼礁吸引鱼群
黄永春告诉记者,渔民以前爱捕底层鱼类,现在底层的鱼越捕越少了,所以用灯光罩网等捕中上层鱼类(栖息于海洋中层或上层的鱼类)的人多了起来。
专家指出,目前海南近海陆架区的底层和近底层渔业资源已呈衰退趋势,有待得到恢复性利用。他们建议,一方面要控制网具,不要使用网目过小的渔具,“目前海南渔民捕捞到的幼鱼占比大,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得到改变。”另一方面积极改善海底环境,防治海洋污染,增加人工鱼礁的投放。
北部湾渔场是海南近海渔业的一大重要渔场,不过让渔民们可惜的是,离海南岛较近的一些海域水流急,吸引不了鱼群栖息。
在台湾,当地通过建设人工鱼礁,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形成了渔场。陈积明提出,海南也可通过在北部湾投放人工鱼礁,将鱼群吸引过来,从而形成渔场。
严禁在近岸使用底层拖网
从去年我省最重要的五个渔港渔获情况看,我省渔获种类非常多,以中上层鱼类为主,底层渔获相对较少,拖网捕获的底层鱼类以幼体为主。
在我省一些渔民和专家看来,海南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呈现结构性。海南近海底层和近底层渔业资源出现了明显衰退,不过抗捕捞能力强的近海中上层鱼类和头足类(特别是蓝圆鲹)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可采取相对应的捕捞方式。
刘维分析,用底层拖网捕捞不仅渔获品质低,而且对海底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等作业方式可持续利用中上层鱼类。
“我省渔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作业格局应以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为主,单拖网、流刺网为辅,其他多种作业方式并存。”刘维建议,严禁海南岛近岸用底层拖网进行生产。
受资金缺乏影响,渔民转变作业方式并非易事。“改用灯光罩网得花几十万元。”黄永春告诉记者,目前临高新盈镇龙昆村80%的渔民均使用流刺网作业。
另外,一些渔民也正积极尝试着转产,如从事水产养殖业、休闲渔业等。海南大学教授张本认为,更好地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关键是需树立现代渔业观念来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加快发展水产品的高附加值加工和休闲渔业等。
“海南应把近海捕捞的半数力量转移到外海捕捞或其他领域,从而使近海渔业资源得到更好的恢复。”陈积明认为。
出路
外海尚未有效开发 造大船闯深海势在必行
——鸢乌贼可捕资源量巨大,鸢乌贼灯光罩网有望成为南海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近海渔业的低效益运作,海南一些近海捕捞户在转产水产养殖业等的同时,尝试着向外海要生存、要高效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省拥有三沙捕捞渔船约千艘。
近两三年来,我省灯光围网船多次到西、中沙群岛海域探捕,船夜产都在10多吨以上,最高船夜产50多吨。渔船生产3至5个夜晚,大多满载而归。
一些专家指出,海南外海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总体尚处于未开发状态。由近海捕捞到闯深海,前景光明。
南沙建基地更新渔船设备闯深海
三亚海榆渔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梁亚排常去西沙捕捞,去年还曾到南沙捕鱼。对于造大船闯深海,他认为是渔民们最紧迫的任务,“近海捕捞,渔民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得闯深海。”
不过,去西沙、南沙捕鱼并非“遍地是黄金”,去年去南沙捕鱼时,梁亚排等捕到的鱼非常少。“估计是水太深,我们用的网具不适合南沙生产,得更新改造设备了。”梁亚排分析。
到外海捕捞的尴尬,还有不少。
渔民们说,海南目前赴西中沙海域作业的灯光渔船大多100吨以下,由于来回程时间长,渔舱容量有限且无制冷保鲜能力,经常出现抛弃低值渔获及渔获变质的情况。
有一次,临高一罩网渔船赴远海捕捞鸢乌贼时,曾因舱容不足,抛弃了捕捞上来的2万多斤低值扁舵鲣。
金枪鱼的命运也不佳。因渔业航次时间长、渔船保鲜设备落后等,一些回港后的南海金枪鱼品质往往达不到生食标准,因此收购价格近几年来维持在3元-9元/斤,这导致渔民无心改进金枪鱼捕捞和保鲜技术。“在日本,达到生食标准的优质金枪鱼的价格每斤近200元。”刘维可惜地说。
专家们介绍,我省外海渔业现有渔船不仅数量有限,捕捞能力也偏弱。西中沙海域围网渔业等已发展多年,开发水平与效益一直都上不去。
“个体经营方式无法适应外海渔业的发展要求。”陈积明建议,一是要有现代渔业经营管理体系支撑外海渔业发展,实行产销一体化运作;二是加强渔船、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南沙建立大的生产基地;三是南海渔场信息尚未被真正掌握,需要科技支撑。
可捕数量大 造大型罩网船抓鸢乌贼
前两年,海南临高20艘80吨左右的灯光罩网船,在西中沙南侧海域生产10多天,捕捞鸢乌贼,单船产值超过20万元,最高的近30万元,这让渔民见识到了外海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可观的捕捞效益。
“从资源角度考虑,南海鸢乌贼可捕资源量巨大,是西中沙海域渔业资源中最具开发潜力的种类,鸢乌贼灯光罩网有望成为南海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专家指出。
然而,加工缺失、产业体系建设滞后正制约着这一“富矿”的挖掘。据介绍,南海近年来捕获量很大的鸢乌贼,其肉质较硬,主要由福建商人收购,销往福建和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厂,制成鱿鱼丝销售。由于市场受制于人,南海鸢乌贼收购价格偏低。2010年,临高2艘罩网渔船一个航次曾捕获鸢乌贼28吨左右,但船回到三亚后,因收购商离开、无人收购,这些鸢乌贼最终被低价处理。
开发远海渔业资源,专家们认为当前有三大突破口。一是建造大型罩网渔船发展鸢乌贼渔业。南海鸢乌贼可捕资源量巨大,现阶段西中沙外海渔业的发展应以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为重点。二是通过罩网渔船兼捕发展金枪鱼渔业。大洋性金枪鱼和鸢乌贼之间存在着食物连锁关系,两者的渔场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一致,建议加强金枪鱼捕捞技术研究。三是通过解决捕捞渔船的后勤补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等,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外海围网渔业。(本报海口9月2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