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国贸路的国贸书店,只有一个小小的店面。
- 书店用的是和旁边商家一样的统一招牌。
- 不到40平的书店里堆满的书籍。
- 店里的装饰都是老板曾经游历全国的纪念品。
- 书店里的打折书。
- 下午只有一些小学生在店里看漫画。
- 收银员是老板的兄弟。
- 老板给记者展示那些关于海南的书籍。
- 不少顾客在书店买书都是选择赊账的方式,这让书店的经营变的更难。
- 海口的民营书店如今已走入困境,未来将何去何从呢?
位于海口市国贸路与玉沙路的交叉口的国贸书店是一家民营书店,不到四十几平的书店里堆满了各类书籍,但是生意却是十分冷清。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新闻,“知名民营书店即将关门”,“网络营销冲击实体书店 经营举步维艰”。这样的情况在海南也屡见不鲜,从海口增智书屋转型后又遇经营困难,再到海南各县市的新华书店的改革,实体书店的发展似乎是走到了尽头。
一家破败的小书店 一名文艺的中年老板
在海口市繁华的国贸路与玉沙路交界的十字路口,能远远的看到一家外形跟“小卖部”一样的国贸书店。店门已经没有自己特色的装饰,用的是跟旁边小吃店一样,印有大大酒瓶的塑料布招牌。书店里冷冷清清,只有一个看店的人百无聊赖的抽着便宜香烟,盯着自己的手机。店主孟波听说记者到来,急冲冲骑着车从家里赶来接受采访。
老孟是个十分健谈的人,从外国文学到国内作家,老孟都是信手拈来。他说,像这种下午他都是基本上在书店里看书度过,一个下午很难等到几个像样的顾客,生意难做是老孟如今最大的感叹。老孟说在08年以前,他的店很火,六七个服务员也忙不过来,年收入能有十万到十三万。但是这几年里随着物价上涨,网购的冲击,像这种小的实体书店是越来越难做了,营业额从过去的十万跌到了现在的保底收入八万,而且还在不断的下降中,并且投入的成本也大大增加。如今店里就只剩下他和他的弟弟两个人,根本用不到其他的员工,也请不起其他的员工。他觉得自己的店坚持不了多久也要步入其他民营书店的后尘。
把卖高端书当成营销策略 不与其他书店同流
老孟店里的书都他是精挑细选的,从最新的台湾文学作品到许多冷门作家他都有。他说,书店开了这么多年,店里的书也都看的差不多了,如果有顾客来,他都能通过顾客的情况或者需要,从自己的书店中找出最合适的书籍给他。
老孟说,他卖的书不跟其他书店一样,他能通过我看书的感受还有你的情况要求,给你介绍你现在最需要的书籍,也许不能让顾客的现状立马得到改变,但是一定能让顾客从他介绍的书中得到收获。这次通过介绍的书籍,学到了东西,觉得有道理,到了下次就还会来我的书店买书了。老孟说这是自己特别的营销策略,这样帮顾客推荐书,不仅留住了顾客,还能实实在在的让顾客感受到书的价值。老孟说,我不愿意做教辅书,也不想去跟其他的书店去争这些利益,我有我自己的坚持,我只卖有真正价值的书,不管将来如何,这是我这么多年卖书一直坚持的信念。
未来困难依然多 世人读书少是书店最大的问题
老孟认为,像物价上涨,成本提高仅仅只是这类小书店面对的一部分的问题。如今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人很少去读书了,懂书的人也很少。他认为,一本书的精神价值和它的实际价值是成正比的,有许多书在大书店里根本找不到。如今的大书店里放的全部都是热销书,那些有内涵的人文读本因为读的人较少,许多大书店不上架,出版社也就不再印刷,就让许多好书渐渐消失了,这让老孟感到特别的惋惜。市面上那些书影响了现代人对书籍的认识,让人们觉得纸质书内容低劣,这样更加影响了书店的生存。
就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留心了下书店的中经营的情况。整整两个小时的采访,来书店买书的人竟然不超过4个。老孟说今天的情况还是好的,像许多来买书的顾客都把老孟的书店当作路边的地摊,常常要求老孟给他们打两折三折。还有许多老顾客,也是不在意老孟的经营,常常买书不给钱,一位老汉经常在老孟的书店赊账买书,而且购买的金额数量比较大。
老孟十分无奈,书本放在书店里没人买让老孟着急,赊账和不合理的要求打折行为更是让老孟的书店雪上加霜。如今的政府对这些即将消失的小书店的保护做的也不到位,管中窥豹,民营书店的将来真的是难以经营,或许有一天,就从大家的身边渐渐的消失了。而纸质书本,难道就真的像老孟说的那样,被世人们遗忘么?
通过微博(海口国贸书店微博@国贸书店),书店老板孟波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方式卖书。同时他也全天在线,跟大家一同聊文学,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