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码头靠近北面的一家商店内,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店里不卖牛栏山二锅头陈酿,但出售一种名为“牛二陈酿”的白酒,生产厂商也是北京的一家公司。记者观察发现,这3种酒的外包装十分相似,包装纸都是绿色带黄边,远远看过去“中栏山”三个字和“牛栏山”三个字相像;“牛二”中的“牛”字和“牛栏山”中的“牛”字,看起来几乎一样。此外,这3种陈酿白酒外包装上,都有一头金色的牛。

  对于商品“撞脸”现象,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一些后进入市场的企业有意无意傍名牌,以此打开销路。”刘先生认为,这些“外表”相似的商品进入市场,容易混淆视听,在一定程度上对市民造成误导。市民林先生称,他在购买商品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许多傍名牌商品也是正规合法的企业生产的,质量上不一定有问题。“一些企业在包装标识上打擦边球的做法,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希望工商部门能管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