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在“多规合一”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既有效消除了“规划打架”矛盾,也牢牢守住了生态底线。本报记者张茂摄  海南在“多规合一”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既有效消除了“规划打架”矛盾,也牢牢守住了生态底线。本报记者张茂摄

  本期话题 “多规合一”

  对话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周公卒

  全国人大代表林回福

  住琼全国政协委员王路

  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连介德

  省住建厅厅长丁式江

  老城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莫仲敏

  代表建议

  划定红线减少“跑章”

  政府主导对开发建设区域进行各类评审,企业按区域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即可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杜颖

  中央赋予海南“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目前初显成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全国两会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对“多规合一”展开了热议,并就海南去年开展的试点工作畅谈感受。

  代表们认为,海南“多规合一”试点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各类重叠用地在“多规合一”中得到合理调整,生态底线在“多规合一”中得到落实,通过“多规合一”确立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海南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事项。

  全国人大代表周公卒对此感触很深,他说,农垦过去与市县政府之间工作不衔接,而这一次“多规合一”对农垦改革至关重要,尤其是农垦规划问题,通过这次试点得以解决。

  周公卒举了一例,多年前有企业在保亭一农场投资了一个项目,因为当时看投资金额比较大,奔着能为地方带来税收效益的目的,在没有规划的条件下,仅靠政府支持大张旗鼓就开建了,但很快被清查变成了“半拉子”工程,多年过去了,一直无法解决。周公卒说,这次“多规合一”就把类似遗留问题给予了妥善解决。

  在对重叠规划进行合理调整中,政府简政放权,从过去强调审批,到转向强调事中事后监督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林回福举例说,“盖章难”是很多企业都有过的体会。过去企业要搞建设,前期就是要“跑章”,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环评、气象、地震、文物、地下水系等等,都要自己去跑,而“多规合一”彻底打破这一规则,由政府对需要开发建设的整体区域进行各类评审,环评、文物、地下水系等均由政府来主导,企业需要承诺按照区域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达到安全生产等标准即可。也就是说,由新的区域环评代替了原来的单个企业的环评,由政府完成区域地震带的测定替代企业围绕单个项目进行的一个个测定,政府的工作重心今后放在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上。

  “当然,有两种情况例外。”林回福代表说,一是破坏生态环境,二是对老百姓安居生活有影响,单个项目必须要经过严格评审,比如重化工业等,都必须严格管控。

  “通过‘多规合一’,我们划定红线,向社会公布,区域内哪些红线不能踩,最高上限是什么,使企业大大减少了‘跑章’的负担。”林回福说,下一步,在园区建设当中,政府也将在原有准入清单基础上,逐渐增加清单项目,政府将腾出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服务意识方面。

  (海南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委员建议

  需要打破壁垒藩篱

  “多规合一”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要统筹规划全省一盘棋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张谯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海南省总体规划》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份以全岛同城为基础,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统筹规划的“多规合一”发展蓝图,将“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的试点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住琼全国政协委员们认为,“多规合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需要打破壁垒藩篱,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我省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既是党中央赋予海南的重要改革使命,也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中的具体组成部分。

  有了蓝图后,下一步如何抓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