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首个中国航天日文昌航天发射场大事记 6月 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 9月 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10月 发射搭乘2名男性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天宫二号9月文昌发射

  “神十一”10月升空,将承载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我国巡天望远镜 比哈勃覆盖更广

  据新华社电 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已成功发射10艘飞船,实现12人次的航天员前往太空并安全返回,而周建平逐渐成为一名深度参与者和后来的把关人。

  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包含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搭载安装包括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燃烧等科学研究实验设施,支持科学家们从事前沿探索、空间技术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放利用。

  信息技术、新能源、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综合体现在中国的空间站上。此外,还会独立发射一个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的光学舱,在光学舱内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相当,天区覆盖更广,将是中国人的“宇宙之眼”。

  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

  小行星

  深空探测天然跳板

  新华社电 小行星探测、防御与利用是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之外,人类深空探测的又一热点。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向新华社记者透露,我国在小行星研究方面的前期课题已经展开。

  叶培建认为,中国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中,适时开展和推动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有四重意义:

  首先,揭示生命起源。小行星是太阳系在45亿年前形成初期遗留下来的产物,通过获取小行星材料,分析其结构成分,可探索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

  其次,建设小行星预警防御体系、保护地球安全。通过小行星操控试验和资源开发,可促进近地物体探测、跟踪和识别能力的发展,提前发现来自太空的撞击威胁。

  第三,利用太空资源是获得永久太空开发的唯一方式。某些小行星上的金属和燃料能够扩展太空中工业的发展,可作为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下一个目的地。

  此外,小行星是人类深空探测“天然的跳板”。通过把数百吨的小行星置于地月引力系统或近地空间,航天员可以通过几周的航行就抵达小行星进行探测,显著降低任务成本;小行星可作为中转站,为人类建立空间设施以及星际航行转移系统提供大量基础材料,包括萃取推进剂、开发防护材料、建造星际航行防辐射结构、甚至整个星际探测产业所需要的材料。

  文昌成立 航天邮局

  首发航天旅游纪念品

  新华社电 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海南省文昌市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海南省分公司在文昌市龙楼镇举行首个“中国航天日”纪念活动,同时,文昌航天邮局正式揭牌成立。

  文昌航天邮局将启用营业日戳、航天主题邮资机戳及航天邮局专用信封等,通过开展函件寄递、集邮和报刊零售等业务,为航天事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以航天为主题的邮政服务,为广大航天爱好者提供一个崭新的交流、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