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创业,带动村庄发展
有了钱,能做什么?我能行吗?谁能帮我……在逐步启发失地农民的心智后,实践层面村民又往往陷入新一轮的迷茫。此时,返乡大学生敢闯敢试、朝气蓬勃的优势得以发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其他村民进行示范和启迪。
“我陆续和村里其他伙伴合伙建立农业合作社种植哈密瓜、黑皮冬瓜等,还组建一个工程队揽些基建活,去年赚了10多万元。”黎子豪说,目前村内青年有创业热情,但也面临创业资金紧张、创业综合能力弱、创业指导较少等难题。
在“海棠湾大学生群”微信群内,这些返乡大学生们常常相互分享就业、创业资讯,交流创业难题及解题方法等,他们从父辈征地拆迁中获得创业、就业的“第一桶金”,开始琢磨着如何“钱生钱”。
“去年仅江林村就有8名大学生毕业返乡,我们鼓励本地优秀人才回流,通过网格员等方式支持他们积极融入社区发展,带动其他失地农民就业兴业。”海棠区人社局局长陈小冬透露表示。
发展
壮大医疗养生产业
一份期待:让“小”钱变“大”钱
含饴弄孙成为黎启军的新爱好。“家里四个孩子,三个女儿已出嫁。”黎启军笑着告诉记者,征地后村里条件好了,姑娘们嫁得早,也不愿外嫁,都是本地媳妇。
本地姑娘嫁本地郎,外地媳妇喜嫁进村,成为江林村的新现象。
“以前村里穷,2万元的婚庆费用村民付不起,只能就近嫁娶,我爸爸就是娶了家住马路对面的妈妈。1994年村里迎来第一个外地媳妇,此后多年都没有外来的媳妇。”林廷文透露,2009年以后,村里每年都有20对新人,籍贯在岛外的新媳妇不下12个,湖南、河南、河北等地的媳妇纷纷嫁进村。
嫁了三个女儿后,提及小儿子的终身大事,黎启军摆摆手说:“让他先读好书。”
“孩子在市内读书,必须读好书,以后路才好走。”黎启军说,村里90%的孩子都送往三亚市区的优质学校就读,每学期需要花费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这几年村里每年都有大学生。
“截至今年3月,江林村征地面积占村土地面积的82.57%,我们按照征地面积5%的标准给村民预留了540亩的发展用地,目前湾内很多企业都愿意按相关政策和村里合作开发土地经营权,每亩地5万元,一年有望给村民带来2700万元的收入。”海棠区项目推进中心主任林兴理透露,江林村征地范围仅限坡地、荒地和部分农田,大量的基本农田仍在村民手中,区里将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改变传统单一的土地租赁模式,“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发展高效农业,让“死”钱变“活”,“小”钱变“大”,实现土地补偿金的多次增值,让失地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今年以来,随着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加快,海棠区立足自身特色,以风情小镇产业化为抓手,实现安置小镇产业化。
“医疗养生产业是海棠湾重点发展的产业,未来我们将依托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优势资源,以及即将落户湾区的恒大医院等高端医疗资源,集中在林旺南风情小镇打造康复养生产业链,村民从提供吃、住、行、游等方面分享发展红利,以专业的社区康复丰富整个湾区大健康养生产业的层级和元素。”林海说。
(本报三亚5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