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口“双创”首条改造的小街巷,居仁坊面貌大改观。本报记者张茂摄作为海口“双创”首条改造的小街巷,居仁坊面貌大改观。本报记者张茂摄

  海口10亿多元改造2434条小街小巷赢大民心

  小街巷大民生 小市井暖意融

  温暖城市 创新海口

  开栏的话

  海口开启“双创”模式以来,以生态领规划、以项目保增长、以棚改促建设、以真心惠民生、以铁腕转作风,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市容市貌、群众态度、干部作风三大转变,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本报今起开设“温暖城市创新海口”专栏,对海口的民生、城市管理、经济发展、改革创新进行深入报道,以期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海南日报记者李科洲 计思佳

  “好过以前!”陈春茂说。

  “不止,好多多啦!”郑燕玲纠正。

  5月19日,时近中午,位于海口市新华南路的居仁坊,几位居民在小广场纳凉,聊起坊里的小街小巷改造,发生了上面有趣的对话。

  对于变化,郑燕玲最直观的感受是,“以前白天坐这里都有蚊子咬,现在没有了”。

  不远处,72岁的梁国龙正扶着100岁的老父亲在散步。梁国龙家几代人都住在居仁坊,对它的变化,他有说不完的“好”。

  走在新铺的火山岩地砖上,父子俩步履平稳,脸上露出平和的笑。家门前长年长着黑斑的墙壁涂白了,头顶上杂乱的电线也归置到一根大套管里,“整个天空都亮了!”改造后,蚊子、老鼠、蟑螂都少见了,连路过上学的小学生也不随手扔垃圾了。

  “双创”如何进一步惠民利民便民?海口更注重小街小巷这些“里子”,当作“天大的小事”,去年投入4亿元完成了858条小街小巷改造,今年还将投入6.92亿元,改造小街小巷1576条。

  在海怡路,银湘公寓的住户潘辅力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自家的房子增值了。“我们的房子从1990年代的每平方米500元到现在的4800元,与环境不断变好大有关系。”

  潘辅力1996年就住进了银湘公寓。当时周边都是土路,加上临近美舍河,一下雨海怡路就变成了“汪洋大海”。“以前碰到台风季,小区一淹就是20多天。”潘辅力说,“现在很少会出现路面积水的情况了。”除了排水变得通畅,居民们也发现道路宽了、路灯亮了、花坛美了,垃圾也不乱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