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停车费维持管理 希望帮助成立物业公司

  琼山区二轻手工联社宿舍也被居委会划入了“三无”小区范畴,虽然单位还未宣布解散,却已经无力支持小区物业管理。十几位下岗职工组成了小区的管理机构,“双创”期间政府为小区搭建的铁皮车棚,成了十几位“管理员”的工资来源。

  停车棚下,是近百辆电动自行车。“主要停放着小区居民的,也有外来停放的,每辆车都有一张停车卡,我负责看管车辆。”原职工郑素娟说道。琼山区二轻手工联社宿舍靠近琼山区妇幼保健院,电动车停放需求较大。“停车费是我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小区里没有物业费,居民只是委托我们代收水电费。每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大约是1300元每月。”原职工张梦山介绍,单位的下岗职工较多,能找到一份工作已是不易。

  得知海口市“双创”指挥部印发《“三无”小区整治管理实施意见》,高兴之余,张梦山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已经下岗,没有工作,管理小区就是唯一的工作。政府能否帮助我们建立物业公司,更好地服务小区,甚至我们还能够帮忙管理其它‘三无’小区。”

  对策

  基层管理人员心声:期待新规提供制度支撑

  “我们居委会辖区内共有10多个‘三无’小区,每个周末都会组织‘三无’小区的业主进行大扫除,同时召集大家进行卫生宣讲。”海口市琼山区忠介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林芸介绍,除此之外,仍然没有对于“三无”小区的具体管理办法。

  “‘双创’之后,小区卫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里很高兴,也有担忧,希望在‘双创’之后也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张素娟说道。建立在居民自觉和居委会监管之上的卫生好转,仍然需要制度作为支撑。

  “根据2015年的统计,全市共有836个‘三无’小区。按照分布构成,单位改制造成的‘三无’小区占多数;其次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半拉子工程导致的‘三无’小区;第三是早期规划出现的1万平方米左右的小面积小区,这样的小区一般只有几十户人家,不方便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对于海口市“三无”小区的具体情况,海口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谭柯介绍,《“三无”小区整治管理实施意见》印发后,将进一步统计全市“三无”小区的数量和构成,“对于确定的‘三无’小区,将向所在区政府发放一家小区6万元的基础设施启动资金,完成一个、验收一个、奖励一个。”

  采取4种模式管理 明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

  海口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三无”小区整治管理实施意见》的出台,重点解决“三无”小区环境脏乱差、基本设施不完善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综合整治,在明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三无”小区整治工作并达到“双创”工作的要求。前期建立政府指导和扶持、居民参与的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以市场化专业物业企业管理为主、居民自我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在2020年最终实现“三无”小区管理专业化与居民自我管理全覆盖的目标。

  根据“三无”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单位型管理、专业型管理、自治型管理和社区型管理4种模式进行管理。“单位型管理,针对能追溯到原产权单位或者国资委、农垦系统主管单位的小区;专业型管理,针对基础较好可引入规范化管理的小区;自治型管理,不适用单位型和专业型管理的小区,由居民自愿自治管理;社区型管理,不适用前三种管理办法的,由居委会或街道办牵头统一管理。”工作人员介绍,对于面积低于1万平方米或者住户不超过50户的“三无”小区,并入临近小区委托管理或者以划片管理、整合为一个管理区域的方式进行整治管理。

  对于管理资金,采取“居民缴纳、公共收益补充、财政补贴”的方式予以解决。通过向居民收取综合服务费以及利用小区内停车位、便民设施的经营收入等途径多方筹措资金,以弥补小区管理经费的不足。意见要求,各区应积极引导居民自觉缴纳服务费,在2020年前逐年递减财政补贴,逐步实现收费市场化。“三无”小区中的低保户、特困户,可向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申请减免相关服务费。经审核且在小区内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减免,减免部分纳入财政补贴。

  对拒不缴纳服务费等相关费用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单位依法追缴,并将其逾期缴纳服务费的行为纳入个人诚信信息系统。(贺立樊 纪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