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海南闯精彩

  文\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刘梦晓 实习生 刘妞

  从海南到全国,仿佛是一夜之间,创客成为社会的风潮和舆论焦点。

  什么是创客?创客(Mak-er),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创客排第五。

  从1988年建省,海南踏入新纪元直到今天,其发展变迁的长卷中,“创客”的身影从未缺席,有“闯海人”,有下海经商的各种创业者。时代不同,他们的身份和标签也在发生变化,到了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创业内容更为繁多,创业渠道更为广阔,“创客”更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

  万花筒般的社会,时代更迭,“创客”无数。今天,海南周刊特围绕海南刚建省时、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前后以及“双创”绕耳的当下,倾听“创客”们流转于岁月中的创业故事,那些或跌跌撞撞、或踽踽独行,或破釜沉舟、或激流勇进的成长,那些让生活更精彩、更多元、更多可能的宝贵经历。

1988年来海南省找工作的年青人。黄一鸣摄1988年来海南省找工作的年青人。黄一鸣摄

  白手起家“垒高楼”

  改革开放后,总设计师邓小平把目光投向南边。一句“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伟大断言,一举改变了海南岛孤悬海外、封闭落后的历史宿命。

  1988年,十万人才过海峡,几乎将海安和海口两个寂寞多年的港口挤爆。刚刚建省的海南,大量的城市建设工作接踵而来,房地产行业成了热潮。

  广东潮汕人林南光来海南要早一些,1984年他乘船越过一湾海峡,来到海南做起建筑施工工作。踏着房地产的浪潮,经历了海南房地产低谷,到了1997年他也慢慢进驻房地产,成立兆南集团,在海南白手起家盖高楼。

  说起兆南集团的发展,海南兆南集团总裁林克周认为它与海甸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块与海口市中心似连非连的海甸岛,伫立着多处兆南房产,林克周说:“你能想像,如今高楼耸立的海甸岛,20多年前几乎是一座荒岛吗?”

  这句话把许多“兆南人”的思绪拉回到了创业之初。上世纪80年代初期,海甸岛杂草丛生,水塘遍布,随着海口城市建设的陆续展开,海甸岛的城市规划也初见雏形。随着1983年海南大学在海甸岛正式成立、1990年和平桥以及2003年海口世纪大桥的正式通车,海甸岛的人文和交通环境逐渐改善。

  “21世纪初期,海南大学开始大规模引进人才,兆南抓住这一契机,打造小户型公寓,吸引了不少海南大学的年轻教师。”林克周说,这也说明兆南集团的发展与在海甸岛发生的大事件同样分不开。

  悠悠二十余载,兆南集团在海南本土发展壮大,海口海甸岛也愈加璀璨光芒,陪伴生活于斯的海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