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惜零落 黎山犹含英——追记白沙黎族自治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干部吴桂英

  -海南日报记者刘笑非特约记者王伟

  吴桂英走了。2016年12月31日,这个51岁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黎族女干部,倒在了扶贫的路上,没能看到帮扶户的新家封顶。

  她是个很普通的干部,普通到工作了几十年,都没有留下一张像样的照片;普通到工作了几十年,还住在略显破败的老房子里。

  她是个很负责的干部,日常细致而繁杂的工作,她都能做得一丝不苟;为了贫困户期许的新生活,她可以放弃与两年未见的儿子多呆一会儿的机会。

  这个普通的干部走了,却带不走人们对她的思念。

  极度负责的扶贫干部

  “检查组对你的帮扶成效很满意,努力总会得到肯定!”去年12月31日中午11时,当白沙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符进宏告诉吴桂英这个好消息时,他想不到这竟成了一句诀别。

  坐在白沙邦溪镇大米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吴桂英紧绷了数月的神经终于得到了一丝放松,但紧接着的是一阵胸闷和心慌。

  一旁的大米村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亮发现了端倪,拉起脸色蜡黄的吴桂英就往镇卫生院赶。但他们依然无法跑赢死神。

  那天中午,69岁的大米村委会石皮村贫困户韦亚突正在卫生院就诊,他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鱼贯而入,唯独不见那个每天都来自己家里嘘寒问暖的吴桂英。

  “为什么当时不告诉我,我还能见阿英最后一面!”面对告诉他噩耗的符进宏,韦亚突无法平复情绪。他不敢相信,那个像女儿一样的吴桂英,就这么走了。

  “没有阿英,哪有新生活的希望?”韦亚突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家里的扶贫手册、医疗保障、教育补贴,都是当初吴桂英一个字一个字给他讲解、填写的。

  就在吴桂英去世的前一天,韦亚突收到了她自掏腰包送来的棉被、大米、食用油和400元慰问金,激动的老人拉着吴桂英在家门口留下一张合影。

  是吴桂英发自内心的关怀,让韦亚突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就算不识字,他也抢着在脱贫致富电视夜校里回答问题。

  韦亚突家的新房马上就要封顶了,那是在台风“莎莉嘉”肆虐之后,连夜赶来的吴桂英主动帮他申请危房补贴后才开工的。“我们就要住上新房了,阿英你能看到吗?”韦亚突多想拉着吴桂英,在新房的门前再合一次影。

  贫苦家庭的坚强女性

  就连韦亚突老人自己都想不到,帮助他盖起新房的阿英,自己还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

  白沙牙叉镇牙叉中路17-15号的一幢二层宿舍,是吴桂英的家。这栋修建于1980年代的房子,早已在风雨的侵蚀下显得有些破败。

  楼梯的转角爬满了青苔,厨房残旧的瓦顶透着几束光,随意搭起的木板墙上,贴着满满一墙的奖状。

  在吴桂英的大哥吴坚厚印象中,这个最小的妹妹一直是个能吃苦、有干劲的坚强女性。“父母走得都早,阿英高中毕业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吴坚厚说,从糖厂到农校,再到农技中心,即使工资不高,每逢过节她都会给家人带些礼物。

  “三个多月来,她都没怎么休息,村民都把阿英当成了自家人。”大米村党支部书记羊志龙说,好几次他都劝吴桂英休息,但她总是说,村民的生计还没着落,她怎么忍心停下呢?

  “妈妈有点累了。”在吴桂英和大儿子庄圣宏的最后一通电话里,语气虽有疲惫,但仍坚持着回到贫困户家里,站好2016年的最后一班岗。

  吴桂英的小儿子庄圣达还记得,进入大学前妈妈的嘱咐:“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你要记住,学校里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困难的人,你要去帮助他们。”

  庄圣达也的确遵照着妈妈的要求,将原本可以申请的助学金名额让给同学,即便此时家中还欠着十几万元的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