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惠廉价的佐料,也就有佐料中的“贵族”。在澄迈、定安一带,人们在山柚油中加入少许食盐,用作白斩鸡的蘸料招待贵客。之所以称其为“贵族”,实在是因为山柚油价格高昂,市面上要五六百元才能购得一斤。蘸过了山柚油的鸡肉入口除了鸡肉的原香之外,还有浓郁的油香。这样的鸡肉入口,肉质中每一个细胞裹挟着山柚油的山野香气,油而不腻,芬香满溢。
当然,也有部分地区喜欢以酸甜醋作为蘸料,但甜味对鸡肉本身的味道掩盖较大,所以在蘸料的世界里,还是咸味当头。
和鸡有关的风俗习惯
海南人为何如此爱吃鸡?有老人说,鸡和“吉”同音,吃鸡,代表着一种隆重,也寄托了心愿。不过,人们的信念只是一方面。一箪食,一瓢饮,吃鸡最终能作为一种传统被烙在海南人的生活中,还与本地的气候环境有关系。
“鸡是农耕文化中最好养的家禽之一。”民俗专家蒙乐生说,海南的气候适宜鸡的生长,鸡不容易生病死亡,又有足够宽袤的土地散养,容易养活且品质好。除此之外,“养鸡成本小,过去的穷人家,再怎么困难也要想办法养只鸡过年杀,这就慢慢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继而作为一种传统流传下来。”
农耕文化一方面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追求欢乐、趣味的乐观精神。在琼海乐城,每年元宵节都会举办“赛肥鸡”比赛。活动开始前,各家都会在门口摆出自家最肥的阉鸡迎神。圆鼓鼓、饱含油脂的肥鸡,仿若一件晶莹剔透的艺术品,令人驻足,吊人胃口。
这时,乐城人会相互走访,看看左邻右舍参赛的肥鸡,心里边也暗自给自家的肥鸡打分。“赛肥鸡”的评委由村里十几位德高望重的父老乡贤们组成,挨家挨户为参赛的肥鸡评比打分,选出一年一度的夺魁肥鸡。
蒙乐生说,“赛肥鸡”这一项习俗的演变始源于穷苦时期,过年时各家各户都会准备鸡,人们在心里默默比较谁家的鸡养得肥,后来,这就演变成了一种民俗。鸡是否够肥硕、煮的程度是否恰到好处、造型是否美观是“赛肥鸡”“赛”的标准,谁家的鸡最肥,说明谁家最会养鸡,同时也是勤劳的象征。
如今,人们过年吃鸡还有吃阉鸡的习俗,当小公鸡长到能追母鸡时,就要阉割。雄鸡经过阉割后,雌性特征渐渐泛起,体型增大,肉质介于公鸡与母鸡之间,味道更为鲜美。
炊烟袅袅,是家的味道,鸡年已到,在鸡年吃鸡,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兆头!
在这里,了解海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海南官方微信(xinlanghainan)

查看评论(3)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