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投8827万元重构县城和谐生态,昔日臭水塘变湿地公园
水墨长卷“海绵体”缤纷美景“奔格内”
-海南日报记者郭畅 通讯员毛景慧

片片芦苇在碧波中荡漾,盛开的睡莲争相摇曳身姿……虽是工作日,但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营根龙溪路与环城东路交汇处的生态湿地带状公园里游人不少。
“因为喜欢这座湿地公园,我和老伴决定在琼中定居。”在附近小区购房的“候鸟”李阿姨说。
谁也想不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废的臭水池塘。“琼中位于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县城里却有一处臭水池塘,改造迫在眉睫。”琼中市政局副局长黄清毅说,为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海南中部宜居城市,2013年6月,琼中生态湿地带状公园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投资约7053万元。
改造,也要立足生态,守护绿色之心。在规划湿地公园建设初期,琼中县委、县政府决定保留原区域内绿色植被,并在公园绿化种植面积扩建过程中,引入20多种海南本土植物,使公园绿化面积达到72.6%。同时,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不使用农药、尽可能减少化肥施用量。
“在废水处理方面,采取雨污分流的现代方法,将园区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定期清掏,最后运至琼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而雨水排入园区人工湖后将作为景观水体,多余雨水通过闸口排入县城营根河。”黄清毅介绍道。
在这里,了解海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海南官方微信(xinlanghainan)

查看评论(3)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