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清林对记者说:“首批承诺到2012年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4个市(区)已于2013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审核认定。今后将继续推动余下的18个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到2020年前全省所有的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改革细节———
小学初中尽量对口直升
将试点小学
对口直升初中
海口市义龙中学2010年投资863万元,加固、装修8层高的教学楼,约1万平方米;2011年投资276万元重建5层高的教学楼;去年改造学校运动场6000平方米。教学技术装备达标,设施先进、信息化。2012年至2013年,全校毕业生中考成绩提高率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名。学校位居老城区,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就近到义龙中学读初中。
义龙中学九年级(9)班的刘志伟是寒门子弟,父亲是物业公司的绿化工人,母亲是清洁工,全家4口人租住一间房。他从海口三小毕业后,没有找任何关系,对口直升到条件较好的义龙中学读初中。
义龙中学校长毛才安告诉记者:“学校是划片招生,是全市初中招生范围最大的学校。1633名在校生中,20%是进城的农民工子弟,30%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弟,都像刘志伟一样享有公平教育。”
目前,小学对口直升初中的做法,在有的市县学校仍然没有普遍推广,有的好的初中学校学位不足,限制了所在片区小学生入学。有的初中学校虽然把所辖片区的小学生都招收了,但其本身不是办得很好的学校,吸引不了辖区小学生入学,甚至经常招不满学生。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是国家义务教育法和我省有关法规保障少年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基本措施。我省《关于贯彻落实〈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要求各学校严格控制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高于10%的要按照3年内减少到10%以下的目标确定逐年下降的比例,低于10%的要巩固并继续减少。为监控教育教学质量,各地可组织小学学业水平测试,但不能作为录取七年级新生的依据。
全省各市县认真贯彻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切实降低择校生比例。基本的做法是: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招生方案,明确招生条件,并按照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学校分布情况及学位容量明确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及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由家长向学校递交申请材料,学校派人入户调查核实,及时公布录取名单,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就近入学占绝大多数。
趋势
廖清林说:“今后,我们将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落实小学对口直升初中的做法,首先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后再推广,形式上也不局限于九年一贯的学区,还可进行优质校‘1+N’等方面的探索。试点方案可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改革细节———
中小城市放开随迁子女入学
3年解决
24万随迁子女就学
滨海小学地处海口老城区,主要招收辖区卖鱼卖菜的普通居民和低收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女占了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海口滨海小学五年级(3)班的罗彩霞,家在广东廉江市乡村,父亲在一家酒店做厨师,母亲是家庭妇女,一家人租住在滨海新村。她对记者说:“学校现在的课桌椅全是新的,有音乐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老师和同学对我都很好。”
文昌文城中心小学占地78亩,是文城市区小学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也是200多年历史的老校。文城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嬴永风告诉记者,她来自贵州毕节市乡村,父母亲在文昌一家环保砖场打工。“我在这里读书,没有交一分钱的赞助费、择校费。学校环境很美,我觉得很幸福。”她告诉记者,今年6月,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她数学100分,英语100分,语文92.5分,全班第一。
记者了解到,文城中心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女343人,几乎占学校总人数的47%,他们都像嬴永风一样享受着优质教育。
内地省份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有的仍然不能就近入学,有的因为不能参加中考,初三就要回到老家就读。有的要就近上好的小学、初中,仍然要花高价钱。真正普遍做到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在海南中考和高考,需要教育体制上的改革突破。
近年来,省教育厅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近3年共解决24.3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近70%。
趋势
廖清林说:“今后我们将要求各市县进一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学位,只要是符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条件的,只要是具有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需求的,都可以安排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
改革细节———
薄弱校农村校教师“三优先”
农村小学教师
每人每月补300元
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小学是一所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学校,2010年只有18个老师,体育、音乐没有专业老师,均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近两年,学校新招聘了10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四年级乙班的陈嘉喜是孤儿,她喜欢音乐课、体育课。她对记者说:“新来的体育老师符文集教我们跳山羊的游戏,很好玩。新来的音乐老师张维如教我们唱国歌《柳树姑娘》,老师教的歌很好听,我都会唱。”
琼海出台政策鼓励城区优秀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每年组织100名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坚持将新招聘的教师分配到农村学校,今年新招聘教师58名,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不足、年龄老化和学科不配套的难题,为农村教育输入新鲜血液。
据了解,我省艰苦边远地区学校(647个教学点,1251个农村小学)在编在岗教师约20882人。
有的艰苦边远地区学校至今教师缺编,没有老师愿意去。原因是学校办学条件比城区的差很多,生源很差,教师看不到前途。有的学校没有周转房,教师要骑摩托车走20公里上班。有的学校没有对教师的培训计划,年轻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外出接受培训,教学业务没有长进。有的学校教学设备落后,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我省一些市县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农村教师交流和城乡教师对口帮扶力度,使城乡教师配置逐步趋向均衡。此外,省教育厅以打“组合拳”的方式为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办“十件实事”,力争使农村教师“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9000多名农村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补助300元。经测算,2013年9月-12月,需对9243人发放生活补助,共需资金1109.16万元,所需资金建议由省财政全部负担。
趋势
廖清林说:“从2014年1月起,每年给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约需发放生活补助资金3328万元。从2014年开始,在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按照师机比为3:1的比例逐年为教师购置教师电脑,配置智能语音教学设备。边远学校教师省级轮训培训经费由政府买单,省级财政按照每位接受培训教师2000元的补助标准安排经费。”
改革细节———
高中名额分配50%为宜
农村初中生
进城读好高中
定安中学的周海姑龙河镇安良村人,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贫困,家徒四壁。她2010年从农村中学考进全县最好的定安中学,在班里成绩属中等。班主任胡赤阳鼓励她学好英语,发挥理科成绩好的优势,参加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今年3月,她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被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圆梦计划”录取,是定安最近10多年来首个被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
她得益于一项新政:市县重点高中的公费生招生名额要拿出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各个区域内的初中都分配到一定数额的指标,农村薄弱学校的初中生也有机会上好高中。很多像她一样的农村孩子,都到全县最好的定安中学读书。
把孩子送到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县城读书,是定安许多农民的迫切需求。定安县对县城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扩建,大幅增加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位,满足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的需求。定安中学异地重建,占地462亩,投资2亿多元,6幢教学楼、5幢学生宿舍楼等总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定安中学校长陶玉喜对记者说:“今年扩招10个班558人,扩招的绝大部分是进城读书的农村孩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市县重点高中学位严重不足,给有的偏远乡镇农村初中分配的指标很少,个别农村初中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上好的高中。农村学生读高中往往都要到很远的地方,不能做到就近入学。
琼海市嘉积中学校长雷源说:“嘉积中学在今年的中招中,拿出870名公费生招生计划中的40%,分配给琼海市内所有的初中。”在市内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初中学校的毕业生,也获得入读嘉积中学的机会。
市县重点高中学校的部分公费生指标,直接分配到本市县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做法,2007年省中招办开始倡导实施,2008年正式启动,当年省一级学校的“指标到校”计划占本校公费生的比例不低于20%,其余学校不得低于15%。此后,比例逐年提升,2013年的市县重点高中学校(非省一级高中学校)和省一级高中学校“指标到校”比例已分别达到35%和40%,高于全国的水平。
为了督促各地落实好“指标到校”政策,省教育厅加大了省级统筹和监控力度,要求各市县上报“指标到校”招生计划和详细分配方案,由省教育厅中招办直接在全省统一使用的中招录取系统中予以锁定,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录取结果直接导入全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并交省考试局办理考籍。推行“指标到校”政策并逐年提高比例,使在薄弱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同样有机会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有力地遏制了初中学生择校现象。
趋势
廖清林说:“今后我们将促进初中学生就近入学,避免违规择校,并综合考虑高中学校良性发展的需要,适度提高‘指标到校’比例,直至达到合理的指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