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狱系统考入省司法厅机关,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公务员程祥亮每天过着朝七晚九的生活,和妻子两地分居,1988年出生的小程把大部分个人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小程说,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过一天的公务员生活听说过,但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周围同事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较以前有了更大提高,绝不可能那么清闲。
本报记者 张榕博 实习生 李晓荷
考到厅机关,工资2800元
虽然感觉每天不到八点就到厅机关已经很早了,但是6月17日一早,刚到单位不久的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宣传教育科工作人员程祥亮发现,两名来访的百姓已经在门口着急地等待了。
“不一定每天都有来访群众,不过只要能够找到我们,案件一般都比较棘手。”程祥亮说,“当天的两名访民情况不属于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无法给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但我们会仔细倾听具体案情,跟他们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并且告知他们有权受理的机构,安慰他们别太着急。”
1988年出生的程祥亮来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之前,曾当过两年大学生村官,之后又考到潍坊老家的一座监狱当监狱干警,过着规律的生活。
三年前,小程通过基层遴选考试,从监狱调到了厅机关,从事法律援助宣传工作。由于取消了岗位补贴,他的工资也从3300多元降到了2800元,每天还和五名同事挤在一间40多平米的单位宿舍里,睡上铺。
因为自己是单位里的新人,宿舍离单位又比较近,小程和同事们大都七点多就来到厅机关打扫卫生,开始每天的工作。晚上大多数时间也在办公室里继续完成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去年8月,小程和在老家工作的女友完婚,开始漫长的两地生活,每周坐火车回家和妻子团聚一天。
开会前先做可行性报告,住酒店不能打外线
小程的主要工作是宣传,他说,在法律援助中心和纯坐机关不一样,每天要和老百姓打交道,还要处理一些宣传活动,“3月份有妇女维权月活动,5月份有残疾人维权月活动,9月份有老年人维权月活动,春节则是农民工讨薪集中时期,我们都要提前准备。”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小程都会打开邮箱,查看各地上报的法律援助典型信息和案例,筛选一下,报送厅办公室和领导审阅,然后再联系媒体,看能否在其中挑选一些做报道,以提升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
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的每个人分工不分家,小程除了宣传工作外,平时会议筹备、信息化维护、接待群众来访等工作也时常参与。
最近这几天,小程要为两个会议做准备。为了避免“文山会海”,现在开会之前需要有一个可行性报告,把开会的内容议题提前两周下发到各市征集意见。
除此之外,每次会议的联络、安排和住宿都是不容小觑的问题。“比如吃饭和住宿,一分钱都不能多花,要求酒店把房间里面所有的消费品全部拿掉,电话只能打内线,不能打外线。”小程说。
完成分内事,还要有“自选动作”
虽然每天的“规定动作”不少,但小程说,要对得起“法律援助”这几个字,还要有自己主动干的“自选动作”。
在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前,他大致了解,法律援助是政府出钱免费为贫困群众打官司的,“我当时就感觉好。”在整个厅机关,都有一种“主动找事”的习惯。
今年春节前的腊月二十,省司法厅厅长王本群收到一封25名青州籍农民工讨薪的求助信,他立刻要求省法律援助中心帮助解决。“我们是腊月二十二由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于荣双带队去的,腊月二十八先要回了10万元工钱,其余欠款答应年后偿还。”
7月份,山东法律援助网将开通,为了能让群众了解法律援助知识,这几天小程还在填充网站内容,增加与网民互动功能。虽然这样会增加工作量,但他觉得这样的“自选动作”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