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旅游 >热点目的地>正文

海南儋州千年古井 千年清泉故事长(图)(2)

来源:南海网2013年5月19日【评论0条】字号:T|T

  位于中和镇宁济庙的“太婆井”,也是为了纪念挖井人而命名的。据传,梁朝大同中期(公元541年),冼夫人请命于朝,达到海南平息叛乱,其部队抵达儋州后,驻扎在高坡(今中和镇)。当时中和民众饮沟渠浊水,大多面黄肚肿,为解决百姓这一疾苦,冼夫人寻找水源,率众挖凿此井。

  儋州先辈对修建或重建古井的人极为尊重,在民国《儋县志》中记载了,和靖僧凿白衣井、苏东坡挖东坡井、清朝黄智举人凿咸井、李图魏建图魏井、民国儋县县长陈家炳重修新州龙滚井、民国市局绅周林锦、市董薛体锦、陈有聚重修红泥井等。

泥井

  伏波将军与白马井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伴随着儋州古井扬名于世的,还有一个个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这些故事,有关于井的来源,也有关于用井人的,最有名的当属“白马井”和“钦帅井”。

  白马井,民国《儋县志》记载:“伏波将军乘白马刨沙得泉,因得井。”该井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马口井村委会,井呈方形,内径边长为1.35米,如今,泉水浑浊,已无人使用。

  传说,汉建武十八年,伏波将军马援部属在浪泊山上与反叛军作战,大胜,叛军余党四处逃窜,部分渡海深入儋耳郡内,企图联合黎民,再次谋反。伏波将军乘胜追击,进发琼岛。一天,伏波将军率师至儋耳郡西部储英里一带沿海,只见白沙千里,烈日暴晒,兵马饥渴难耐。为难之际,前面有几棵龙须草,当地人称“茂”,只见伏波将军的座骑大白马,长啸一声,腾空而去,用前蹄踹出一棵没膝高的龙须草,顿时清泉喷溢,长流不止,官兵痛饮清泉。

  1961年,现代诗人、考古学家郭沫若游览考察了白马井。他在《白马井港》诗序中表示,“白马蹴地得泉,因名‘白马井’”,是望文生训之说,“实则白马,即是伏波,古无轻唇音,伏读如白,波马音亦似。”郭沫若又叹言:“唯不知系路伏波(路博德)抑马伏波耳(马援)。苏东坡生于九百余年前,已难‘定于一’,今则更难定矣。”

  井水当酒卖 商嫌酒无糟

  位于东坡书院内的“钦帅泉”也是一座有故事的古井。该井是元代重修载酒堂时挖建,为纪念曾短期任过兵部尚书的苏东坡而命名为“钦帅”。有碑在泉旁,为明州尊陈荣选所作,铭曰:塘或浊兮,而泉常清。可酿苏酒,可调商羹。

  传说,钦帅井建成第二天,当地一位老妇挑井水回来,发现井水全是酒味,就当作酒出卖,轰动全城。人家羡慕她,而她却说,可惜没有酒糟喂猪。于是,人们编顺口溜讽刺道:天高不为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当酒卖,商嫌酒无糟。此后井水不再有酒味,清澈甘甜。

  这个传说的来源直到1984年才揭开。据悉,那年重修东坡书院时清理此井时,发现井底埋了三个瓷制酒罐,破二存一。可能是,当初挖井时,为纪念苏东坡(苏东坡曾在儋州发明“苏酒”),埋了三个大酒罐,后不慎被碰破,酒同泉水出,所以建成的头两天有酒味。

千年古井
沿用至今的古井

[上一页] [1] [2]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