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洋/文 孙清/图
2014年8月22日,月川临时用工劳务市场正式挂牌运营。这个劳务市场既能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工作机会,也能为他们提供法律维权保障,承载着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养家糊口的期盼,也点亮了他们内心渴望支持和帮助的那盏心灯。
原本劳务市场在开张前的几日,就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劳务市场开张后,最初每天至少有几十人前来咨询用工情况,可如今,最门庭冷落的一天,仅5到6个外来务工人员前来登记信息。截至10月27日,临时用工劳务市场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310人。经记者调查,不少外来务工到劳务市场登记信息之后,来了又走,又辗转到马路边翘首以盼,等待雇主……临时劳务市场的火爆为何未能持久?
设施过硬服务便捷却未能留住务工人员的脚步
月川片区,因房租价格便宜,每年能够吸纳几万外来务工人员前来租房居住。每天晨曦初暝,月川村附近的马路总是聚集了一群外来务工人员等着找工干。他们或坐、或站,偶尔还会踮着脚尖,盯着马路上的车水马龙,翘首以盼,寻找“雇主”。
路边找工,因为影响交通秩序,也不利于找工的农民工人身安全,所以2个多月前,在政府的努力下,这里建起了一栋新院落,就是“月川临时用工劳务市场”,为农民工找工作提供服务平台。据悉,刚开张那些天,每天至少有几十人前来咨询用工情况。
“这里不仅介绍工作,还牵线搭桥,请雇主进劳务市场,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保障的平台。”来自河南的李军说,每年,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到了年底,情况更为严峻。如今,到月川临时劳务市场找工作,大家心里非常放心。这个平台给前来招工的企业无形之中带上了一个“紧箍咒”,同时也给外来务工人员吃上一颗“定心丸”。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纷纷为月川临时劳务市场点赞。
获取招工信息难,又无技术做支撑,找工作无门,是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找工作面临的困难。“其实,谁都明白,在马路市场找工作,既不利于维权,同样也影响市容市貌”。来自湖北的农民工刘志勇告诉记者,月川临时务工市场给像他们这样找工作无门的漂泊者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让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安全和归属感。这个既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工作机会,又能提供法律维权保障的“家”,承载着大多外来务工人员养家糊口的期盼,也点亮了他们内心渴望温暖的那盏心灯。
然而火爆情况并没有持久。
10月26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走进这个新临时用工劳务市场,偌大一市场,竟然只零散坐着几位工人,还有一些小学生在玩耍。
环视四周,院落内的公告栏上张贴着颜色不一,各式各样的招聘信息,其中以清洁工、泥瓦工、搬运工居多。在院落的正中央,是一个长26米、宽6米的钢结构的洽谈区和服务区。走进服务区,室内配备能容纳几十人同时落座的座椅,大厅内铺设的是水磨石地面,还安装自来水等服务设施,硬件设施很好。与宽大、整洁的环境并不匹配的是,找工干的人却很少。洽谈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月河社区居委会书记苏应钧告诉记者,月川的原户籍人口仅4000多人,如今,月川光出租间就有2万多间。许多的外来务人员都是以夫妻、小团体为单位。按照平均每间出租间2.2个劳动力计算,月川的外来务工人员至少4.4万人。根据原月川社区2013年的统计,流动人口中,至少有6000多名农民工。大多农民工都会就近择业。可是,截至10月27日,前来登记信息的农民工仅310人,开业前几日,每日至少有几十人前来登记,两个月后,最惨淡的一日仅五六个人前来问询登记。本应该火爆的劳务市场为何遇冷呢?
薪酬较低习惯使然 务工人员重回“马路市场”
近日,天刚破晓时,记者再次前来一探究竟。马路市场上找工的人,还是像往常那样人潮汹涌。他们似乎对距离他们不远处的那个刚刚营运不久,既能够提供休憩又能够提供工作的劳务市场“视若无睹”。他们有的依然拿着铁锹、有的拎着塑料桶,全副武装在路边等待工作。
马路市场依然“红火”,月川临时劳务市场情况如何?随后,记者再次走进这个临时劳务市场,却惊奇地发现,前来找工的外来务工人员不足20名。
记者采访了正在路边找工的李大姐,她笑着说,在路边找工作是习惯使然。她跟着丈夫一同从河南来三亚打工,一直居住在月川。5年来,他们早已习惯在马路边找工。另外,很多雇主也习惯开车在路边找工人。
对此,市人力资源开发局就业指导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月川社区还有荔枝沟等路段附近的马路劳务市场都是自发组织的,这些农民工居住在城中村,以前没有招工平台,信息不通畅,为了出来找工方便,久而久之,便自然形成这样的一个马路劳务市场,习惯一时半会很难改变。
来自河北的农民工李新国说,之前,他通过临时劳务市场找到一份搬运工工作。在现场,用工方表示,到了工地价格面议。可是,跟着用工方乘车前往海棠湾某工地后,从早上6点30分工作至下午5时,用工方仅给200元劳务费。在用工方的地盘上,回家又路途遥远,且天色已黑,无法跟用工方讨价还价,只得悻悻而归。所以,他就没有继续在临时劳务市场找工。李新国说,他觉得在劳务市场找工,尽管劳动报酬方面有保障,可是,薪资普遍偏低,讨价还价的余地太小。李新国说,马路市场上找工作不同,不仅当面可以议价,还可以讨价还价,双方你情我愿,招工程序方便快捷。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在原地,继续找下家。他说,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完信息后,见找工效果不理想,就又回到马路市场。
薪资较低,成为大多外来务工人员抱怨的主要原因。那么,用工企业缘何不提高薪资?随后,记者根据公告栏上信息,拨打多个用工单位的电话。外贸路一饭店的老板李先生告诉记者,饭馆招几名洗碗工,可是,在月川临时劳务市场内找到的工人要价太高,他们招工太难。有些工人要求按照小时计算工薪,每个小时的劳务费动辄几十元,一天的工资都得过百元。
商品街一工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想要招几名搬运工,这些工人要价每个小时达200元,有的甚至要价高的离谱。
根据临时劳务市场内广告栏显示,清洁工工资一般在每月1800元左右,收银员每月1800——2200元之间,物业招聘工资待遇2000元左右,还有些招洗碗工,包吃住,价格面议,工资普遍不高。
苏应钧说,三亚的临时劳务市场,跟旅游市场密切相关,同样存在淡、旺季的区别。三亚旅游的旺季,就是劳务市场招工的旺季。此时,市场对临时工的需求量大,容易出现“卖方市场”,工人的薪资上涨;反之,旅游淡季,形成“买方市场”,工人的薪资随之降低。临时劳务市场于2014年8月22日运营至今两月有余,临时用工市场工人处于“供大于求”情况,用工单位提供的薪资普遍不高。
不过,除了薪资外,外来务工人员不愿意前来找工,还有几个潜藏的因素。他说,为了方便外来人员找到零工,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在月川社区建设这个外来农民工劳务市场。可是,因占地仅600平方米左右,还得对这块地进行功能分割,这个劳务市场实际上仅能同时容纳200多农民工现场招工,面积有限。另外,临时劳务市场未规划自行车、汽车停车位,前来找工的人,无奈之下,只得乱停放车辆,此举造成交通堵塞,又要被市容执法人员教育,也阻挡了工人的积极性。
还有,临时劳务市场本身存在的“区域性”特点,三亚各地均有楼盘项目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这些工地对搬运工、泥瓦工等建筑工人需求量很大。可是,工地的有些农用车、工程车,白天无法进市区招工,所以,许多的工程车大多趁着夜色,开车在路边“捡工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嗅觉”十分敏感,只要哪里有活干,他们就会抱团在某地就近等候,方便工地项目就近招人。
精细管理筑巢引凤 临时劳务市场或将再迎“春天”
一边是劳务市场缺临时工,另一方面,工人要价居高不下。 “用工剪刀差现象”一直困扰着劳务市场。如何使“剪刀差”情况得以平衡?
市人力资源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用工价格由市场规律决定,行政力量无法干预。他们只能对月川社区的管理人员加强劳务管理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至于月川临时劳务市场的现状,只能加强对工人的技能培训,提高工人自身的业务能力,有技术支撑,工人的身价自然提高。
苏应钧说,薪资由双方协商洽谈,随着市场规律波动。他们能做的是,为工人维权提供保障平台。每一个进驻该临时劳务市场备案的单位,都必须出示单位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以及公司法人代表联系方式。一些小商贩,也要登记相关信息。若工人遇到拖欠工资,或者需要维权的情况,该社区尽一切力量帮助工人维权。
他说,月川的外来务工人员多,为方便农民工就业,必须在月川社区范围内选址。如今的临时劳务市场的选址,尽管占地面积小,却来之不易。当时,原河东区欲在月川社区建一个招工平台。可是,月川几乎没有空地,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原月川社区主动“忍痛割爱”,将处在月川的黄金地段——月川市场旁的一块地作为临时劳务市场的招工平台,这块地若出租的话,租金收入不菲。至于停车位的事情,他表示,没有规划停车位,不过,外来务工人员前来找工,来的快,去的快,若出现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工作人员可做好工人的思想工作,这些掣肘劳务市场暂时遇冷的因素尚在可控范围内。
接手临时劳务市场那天起,月河社区的工作人员倍感压力。苏应钧说,临时劳务市场刚运营时,工作人员人员紧缺,所有的人员均由月河社区的工作人员兼职。月川临时劳务市场运营前,他们经过市场调查后,得知外来务工人员早上5点多起来找工作。工作人员便每天早上5时上班,晚上9时30分左右下班。
为了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登记找工,他们加大对临时劳务市场的宣传,通过发放《致外来临时务工人员的一封信》、路边发放宣传单、亲自入户宣传,还走上路边对马路市场的工人进行教育、劝阻。若发现路边找工的工人有影响市容市貌,该社区居委会会联合市容等执法部门联合,共同整治“马路市场”。
尽管临时劳务市场暂时遭遇困难,可是,苏应钧依然对临时劳务市场的图景充满信心。
苏应钧说,据相关部门统计,春节将有20万“候鸟”来三亚过冬,他们对临时工的需求很大。春节期间,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纷纷回家过年,届时,临时工缺口很大,临时工将会继续成为“香饽饽”。
他说,临时用工劳务市场,是三亚一次创举,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管理只得摸着石头过河。他相信,月川临时劳务市场只有提供更加精细完善的服务,筑巢引凤,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是会不请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