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印象陵水文化行>正文

市子老街

A-A+2014年11月24日11:38陵河文艺评论

  市仔是一个村,在东华中学附近。市仔市仔,顾名思义,它原先就是个小小的集市。

  市仔有一条老街,俗称市仔老街,曾经商铺成排,繁荣一时。时光流转,虽然老街早已萧条,但遗留下来的样式奇特的老房子,还是吸引着过往的人们,去聆听它的古老,去追寻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星点印迹。

  老街有多老?有人说形成于民国时期,也有人说在明朝就存在了。甚至老街的老人们也没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住在街尾的许老师今年81岁,关于老街,他也只能说出个大概。他对他家斜对面的那座房子印象深刻。他说,记事时,房子就在那里,至少也有八十几年的历史了。那座房子看起来十分坚固,有明显翻修过的痕迹。它对门的那几座老宅子却满目疮痍,早已被主人遗忘了,残垣断壁间,散发出一股颓然的气息。

  老街的商铺一字排开,紧紧相连,远远望去,颇有气势。只是走近一看,门窗破旧,满扑尘土,其寂寥与落寞显露无遗。

  商铺多为两层结构,红砖瓦顶,带有南洋建筑及装饰风格。一层店面皆一门一窗一走廊。商铺的门窗连为一体,以便最大限度地供顾客挑选货物,也可看出当时生意人的精明。临街屋檐外伸,家家户户间的廊廊相连,行人顾客在廊中可停脚休憩,可驻足流连购物,可用以遮阳避雨,更可摆上几碗清茶,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能喝上几口,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聊上几句,留下的总是那般清闲和悠然。 铺子的二层以椽板架开,好像是在仓促中嵌入似的,显得压缩、逼仄,木梯上落,上面可睡人,又能放置货物,两者兼得,临街一面的墙上开两扇小窗,木质的窗页,没有过多的雕饰,都一律简化成一个方形或几个圆洞形,既能通风,又能观景。房子低矮得有一点老态龙钟,给人一种强烈的时光倒流般的距离感。

  商铺的老宅现在很少有人居住了,大多门扉紧闭。附近的人说,这里的大户人家早就搬到城里或别的地方去了,有的还下了南洋,逢年过节也极少回来。只有老人过世,回乡下葬时,老街坊才能一见,但已是天人两隔,音容依旧,令人依稀不已。

  老街曾有过繁华,这一点毋庸置疑。“城里有的,这里也有!”老人们言之凿凿。老街的繁华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东华地势平坦,良田沃野,倚靠陵河,遥望南海,近有水口港,物产丰富。又位居陵城至黎安镇之中上部,四方来集皆十分方便,是南来北往,东西相连的交通要衢。

  最初,老街集市的形成是自发的。南来北往的客人在此歇脚,相互交易手中的货物;附近的农家人把自留地种的蔬菜、家里养的家禽、园子里的杨桃、龙眼、黄皮,淹制的酸菜……挑到这里进行交易,临街的住户利用房子优势开设商铺,售些日常用品,还有做糕点生意的,如尖袋、包子、猪肠粿、粿仔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了自然市场。随着赶集的人的增多,老街也越发繁荣。

  老街的繁华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生意人,他们搬迁到此生活、繁衍,因此老街的住户姓氏复杂,即人们常说的十村十姓。最多时将近二十个,什么姓红的、姓白的,都有。他们精明能干,善于经营,通过生意发迹,成了那里的大户人家,也促就了老街的繁华。

  鼎盛时期,老街繁华胜过陵城。当时陵水乡镇有两个集市,一个在新村,一个就在东华的市仔老街。更多的时候,人们赶集都会到市仔老街,甚至有人从外县来此进行商贸。老街有百米多长,街肚最为繁华,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做买卖,发市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小商小贩变着法儿弄小吃,吸引小孩。在网友路灯919的记忆中,挑鱼的妇女总是从黎安一路小跑过来,还没有进入集市,沿路早已大声呼唤“卖鱼咯——卖鱼咯”, 卖鱼的吆喝声满街满市此起彼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农闲时,村民喜欢到街上的茶店品茶,拉家常,听收音机,欣赏琼剧。街上商品众多,门类齐全,远远超过陵城的集市。有米铺布铺金铺杂货铺等,街道上卖鱼卖肉卖菜卖零食的到处都是。

  过年过节,老街更是繁闹。城里乡下的人都赶来这里购买年货。春节期间,老街会演琼剧,是亲朋好友相聚,青年男女相会的好去处。陵水过节的重头戏“游公”,据说第一站也是在市仔老街。

  也许老街的宽度早就决定了它繁华的长度。随着集市的发展,来往的行人车辆,摆放的摊位,让这条狭窄的老街拥挤不堪,老街已经无法为集市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六十年代后,老街开始衰落,先是国营百货商店迁移,而后市场也搬迁了,搬东华中学校门对面的陵黎公路旁,再后来搬到一个叫“北号坞”的交叉路口,老街的繁华遂成历史。

  老街最宽之处不过五米,最窄之处不足三米。走进老街,我们已看不到昔日熙熙攘攘的闹市景象,街上行人稀疏,商铺土红的墙面上苔迹爬满,木门上的栓锁陈旧斑驳,泛着古铜色的光芒,似乎在向人们娓娓诉说老街曾经的过往,只有屋檐下的红灯笼给人一丝暖意。

  老街或许真的老了,原有的红砖地板早已被水泥路所替代,街道两旁成排的商铺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悄然兴起的是高大漂亮的楼房。近在咫尺的文明裹挟,让人不禁联想到老街的未来。老街留存了陵水曾经繁荣一时的历史人文风貌和具有南洋遗风的独特建筑,见证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繁华和欣悦,沉寂和悲凉,记取了几代人生活的悲欢离合。它有烟花般璀璨但又归于寂寞的命运。面对身处濒危的老街,我们不免心情复杂,为那里的人家搬进宽敞舒适的楼房而喜悦的同时,又为老街无可挽回的消逝而叹惋不已。毕竟在我们面前走远的不只是一条老街,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城市格局中,饱经沧桑的老街显得弥足珍贵。早年从事文学创作后又致力于民间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的著名作家冯骥才,用十年时间对中国民间文化做了地毯式的考察,发现齐鲁大地上已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原生态古村落,每天有三百个自然古村落消失。城市化进程中,先人创造,昭示华夏民族个性和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急速瓦解消亡。冯骥才认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轻视,表现了一代人在文化上的无知和愚钝,人人都应该自责。对历史文化的保护需要每个人的担当和责任,需要意识的觉醒,更需要民族的认同。市仔老街会不会是下一个消失的古村落,我们不知道,只是希望多年以后,老街不成为文化抢救的遗憾。

  在落日的余辉中,走过百年风雨的老街依旧静静地守望……

  (作者:陈廷跃 王信庆)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