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海人
葛韶峰
年龄: 68岁
性别:男
籍贯:山东
闯海年份:1988年
本报讯 “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椰风习习、涛声阵阵……第一次来海南,我就被这里独特的南国风光迷住了。”今年68岁的葛韶峰老先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第一批闯海人之一,回忆起自己的闯海故事,他脸上洋溢着幸福,“我很庆幸自己能伴随这片热土一起成长,我为当初的选择感到自豪。”
记者 徐一凡 文/图
因为梦想,踏上海南这片土地
昨日,记者来到葛老先生家中。古色古香的书房里,挂满了他自己的字画。葛老先生回忆起25年的闯海生涯,无限感慨。
今年68岁的葛老先生祖籍山东,1967年因工作分配到陕西省西安市,1987年研究生毕业。“1987年9月,海南经济特区筹备创办,我也是众多冒着风险鼓起勇气踏上这片热土的闯海人之一。”葛老先生说,他一直向往南方地区的生活,1987年11月,他向单位请了探亲假,悄悄从广州乘坐轮船直奔海南考察。
“刚踏上这片热土,我就被海口美丽的南国风光迷住了。街道上除了公交车、自行车外,很少有机动车辆行驶,那时最气派的地标建筑就属市中心的中国银行了。”葛老先生说,他曾到海南大学、海南行政区党校(现海南省委党校)、海口市委党校等单位求职,最后在海南行政区党校就职。
因为家庭,再艰难也选择坚持
“1988年11月,我接到海南行政区党校的调令,11月中旬,携家带口,乘坐南下的列车,再换乘汽车、轮船,怀揣梦想来到了这片我向往的土地,之后开始了25年的闯海生涯。”葛老先生说,当时身上只有300元,到了海口仅剩几十块钱,虽然艰苦,但心情激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刚来海南工作时,我们一家3口蜗居在15平米的小房子里,屋内只有一张床、一个木柜。”葛老先生说,那时候每天都在房间外的走廊上做饭,生火就靠校园里捡的一些椰子叶和木柴。全家人都靠他养活,他曾在五公祠附近摆过水果摊,在学校承包过小卖部,在食堂卖过水饺,也曾到工地上卖过快餐……“最苦的就是到工地卖快餐,那时候每天凌晨起来做饭,早上6点骑自行车带着快餐到农民工市场,8点前还要赶回学校上班。”葛老先生说,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辛酸都要自己承受,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始终坚持着心中的梦想。
因为坚持,25年换来幸福生活
“25年来,我目睹了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从建省之初仅57.28亿元的财政收入到去年的2855.26亿元,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狭窄的小巷都变成了宽阔的街道,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片片开发区欣欣向荣,一条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东环铁路的火车风驰电掣……”葛老先生说,他为自己的坚持感到庆幸,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因为他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
2011年12月,66岁的葛老先生退休赋闲在家,以笔墨为友,诗书为伴,练球习剑,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