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基地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6月,光明村109户农民筹集了资金和土地,建了110亩的常年蔬菜基地,大棚设施的造价为3.3万元/亩的标准。2012年4月,开始试种叶菜。
“连续3批播种效果都不理想,每茬叶菜亩产不到800斤。”梁振深说:“不过,通过试验探索,还是有一定收获。从30个叶菜品种筛选出5个适宜种植的,除草剂选择及用量试验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调整,产量逐渐上升。“去年6月,每茬叶菜亩产超过1000斤,现在每亩每造2000斤,已经达到了冬季产量的70%。”光明之路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应献说。
降成本还需多方面探索
产量是上去了,但是成本还是有待进一步降低。吴应献说:“由于是精细化种植,成本也高,如果将人工、地租纳入成本里核算,每亩每茬成本在3320元,平均每斤成本为1.66元,合作社自己运到海口销售,运费为0.2元/斤。今年菜价高,平均批发价为2.4元/斤,赚了些钱。”
梁振深说,目前,光明合作社也是处于微利状态,降低成本还需要继续努力,不仅在技术上,还有土地的选择、基础设施的投入、运销模式的探索等。
5 如何应对海南夏秋菜价贵?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按照目前海南省的种植科技水平,夏秋蔬菜种植成本难以降低至岛外调进蔬菜的价格。如果不能降低种植成本,一味推动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反而会导致本岛供给量过大,压缩岛外蔬菜市场,推高蔬菜价格。
不应强推常年瓜菜种植
有专家表示,冬季海南瓜菜供应北方,夏季北方瓜菜供应海南,更符合自然规律。如果在技术条件还未成熟之际,过度强行推动常年瓜菜种植,会破坏生态。“夏季由于高温多雨,病虫草害严重,使用农药较冬季要多,并且由于经常下雨,部分农药会随雨水流入土壤,破坏土壤。”
“同时,冬季对于北方来说,是土壤休耕之际,而夏季对于海南土壤来说也是休耕之际,如果过度使用,也会导致土壤负载过重,土地贫瘠,土壤生态环境改变,这不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这位专家表示,北方发展冬季大棚蔬菜的弊端就已经凸显出来,食品安全、土壤安全等问题屡见报端。
协调本地菜外调菜比例
不过,由于海南省夏季台风高发,遇到台风,海上交通中断,岛外蔬菜无法运入。因此,海南省在保证生态环境情况下,也需适当种植本地蔬菜。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冠铭说,海南本地人更喜欢本岛种植的蔬菜,并且本岛蔬菜更新鲜、更有市场,可以有规划地适度发展常年蔬菜基地,种植较好的蔬菜品种。
陈冠铭认为,政府应该做好岛外调运蔬菜的工作,设法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把握好外调蔬菜与本地蔬菜供应的比例。如果本地菜供应比例过高,会导致外地蔬菜难以进入,菜价随之升高;如果本地菜种植不成规模,又会增加成本,降低菜农的种植积极性。
可利用冷库稳菜价
海南省也可借鉴北方城市在冬季储备瓜菜的做法,利用夏秋季闲置的冷库,储备易储存的瓜菜,待菜价高之时,投放市场,稳定菜价。
解惑1
按技术和市场需要
合理规划基地
近日,海口市旧州镇家宜常年蔬菜基地,大棚下,刚刚过去的暴雨,并没有给基地带来积水,工人们正在采摘嫩绿的小白菜、芥菜、菜心。
“常年蔬菜基地的选址很重要。”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所长肖日新说,夏季高温多雨,一方面要防止高温带来的干旱,另一方面还得防止暴雨带来的水涝,家宜常年蔬菜基地的选址就非常好,坡地上建了排水系统,大雨过后容易将水排出去。
由于建设匆忙,海南省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布局,多数还没有制订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发展总体规划,造成基地在选址及功能设计上比较混乱。专家认为,要破解夏秋季蔬菜种植难题,首先要根据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布局常年蔬菜基地。
肖日新介绍,根据技术的需要,基地选址应该遵循“排水条件好,不管下多大暴雨,雨停土干”的原则,一般应选择在有明显高差的田洋或缓坡地。夏秋季蔬菜种植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基地周边应有相对充裕的农村劳动力;同时,由于夏季蔬菜量小、销售少,为提高运销效益,还应该布局在消费群体周边或城市近郊,且交通便利,利于农民自产自销。
解惑2
并非所有蔬菜
都适合进大棚
“也并非所有的蔬菜适合在大棚内种植,常年瓜菜基地需要露天与大棚相结合进行布局规划。”梁振深说,例如,空心菜、苋菜、小葱等可在近郊露地种植,特别是像空心菜、番薯叶等就没必要在大棚里种植;茄子、苦瓜、丝瓜、冬瓜及豆角等在夏秋季也不必在大棚内种植。
而菜心、小白菜、结球白菜(快菜类)及芥菜等以嫩叶为产品的叶菜,夏秋季种植需要在通风条件好、加盖遮阳网的塑料大棚内种植,但不宜在密封的大棚里种植。梁振深建议,农民单家独户种植,面积较小,选用小矮拱棚即可,规模种植,则选用连栋大棚,中档以下以为宜。
解惑3
规模化生产
降成本降菜价
种植模式也需要进行合理引导。当前,海南省夏秋季蔬菜生产模式,主要还是以单个农户为主,少部分为企业管理模式,极少部分以合作社加农民形式组织经营。
“合作社加农民”生产模式,目前运营得还算比较成功,但也仅仅是微利而已。相对于企业模式,生产成本相对稍低,而与单个农户相比,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强。梁振深表示,可以将以家庭为主的种植户组织起来,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进行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与市场风险;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合作社进行推广普及。
也有专家表示,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价格调控,菜价高时,从外地调入相应的蔬菜产品,补贴平抑市场;菜多价贱时,给生产者一定价格补贴,或政府部门帮助农户出台并购买夏季蔬菜自然灾害损失和市场价格波动保险。(记者 况昌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