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沙虫,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海鲜,食用过后唇齿留香。但连日来,记者走访海口多家农贸市场和海鲜店,均被告知没有沙虫可卖。味道鲜美、价格适中的沙虫,到底去哪儿了?
记者了解到,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就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由于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被破坏,造成天然沙虫数量锐减,加上市场需求量庞大,沙虫成了供不应求的“稀罕物”。
相关链接
沙虫
沙虫,学名方格星虫,又称光裸星虫。呈长筒形,很像一根肠子,体长约10-20厘米,浑身光裸无毛。生长在沿海滩涂,喜欢穴居,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就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虽然没有海参、鱼翅、鲍鱼名贵,但味道鲜美脆嫩。
网友发帖:
天然沙虫几近绝迹让渔民很担心
5月18日,网友“杨希斌”在省内某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沙虫好吃挖者艰,几近绝迹渔民怨》的帖子,记叙了他在临高县临高角目睹当地渔民采挖沙虫的过程。
该网友称,临高县临高角沙滩没有污染,因此这里生长的天然沙虫味道脆嫩鲜美,海南闻名。5月18日清晨6时许,趁着海边退潮之际,他前往临高角海边,亲眼目睹当地渔民采挖沙虫。“要把沙虫从海沙里挖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眼明手快的娴熟功夫。在这近7公里的黄金海滩上,我见识了海边渔家妇女挖沙虫的真本事。只见她们在沙滩上走着,手里拿着一把锄头,不断在退潮的沙石砾上敲,敲几下后马上用锄头去挖,很快就从沙里把沙虫揪出来。”
该网友表示,沙虫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环境逐渐变差,造成天然沙虫数量锐减。渔民们对此十分不安,他们担心,无止境的开发,会让他们这些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渔家人,无法再依赖这片海滩,不得不各寻生计。
记者走访:
海口多家农贸市场没有沙虫销售
5月21日9时许,记者来到海口南沙路坡博市场,寻找沙虫的踪迹。该市场共有海鲜摊点30余处,但记者找了一圈,均被告知没有沙虫销售。
在坡博市场摆摊卖海鲜10余年的杨女士告诉记者,三四年前,坡博市场里销售沙虫的摊点还比较常见,价格为每斤20-25元,品相好一些的价格高一些。但近两年来,供应沙虫的摊位逐渐减少,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经常出现缺货、断档的现象。杨女士说,算起来,她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卖过沙虫了。据她所知,目前海口市场上的沙虫价格已经涨至每斤50-60元,除了一些高档酒店或专营海产品的海鲜城外,普通饭店、大排档基本没有沙虫。
随后,记者陆续走访了农垦农贸市场、龙昆南农贸市场及培龙市场,但均被告知没有沙虫可卖。5月22日上午和下午,记者再次走访上述农贸市场,但情况还是一样。
海鲜城、星级酒店的情况又如何呢?5月22日下午5时30分许,记者来到龙昆北路一家以经营海鲜产品为主的酒店,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酒店沙虫断档已有一年时间。在金垦路某大排挡的海鲜自选区,记者看到百余种海鲜,惟独不见沙虫的踪影。领班周小姐告诉记者,很多客人来到店里都想点沙虫,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他们排挡一直缺货。
海鲜店主:
每天供应不超15斤,很快就卖光了
走访过程中,多位海鲜摊主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市县还卖沙虫,例如,临高、文昌、儋州、海口大致坡、演丰镇等。其中,临高马袅湾的沙虫知名度最高,但数量非常有限。
5月23日9时30分许,记者来到临高采访。临城镇一家海鲜城的老板麦先生告诉记者,一斤沙虫经宰杀处理后,“净肉”只有近4两。因为数量稀少,所以价格比其它海鲜要高一些。沙虫可单独烹制,也可与鸡蛋、韭黄等蔬菜以及其它海鲜一起烹制。沙虫血也是一道美味,可与沙虫一起煲汤。
麦先生介绍,他们家的沙虫主要由博后镇马袅村一名叫“小英”的女子供应,目前售价为58元/斤。小英从数十名采挖人手中收购沙虫,再供应给多家酒店和排档。由于沙虫数量非常有限,即使要的多,小英也不卖,“想要多买一点,还得看个人感情和关系。”麦先生说,小英每天给他们家供应的沙虫不超过15斤。“中午1点前就卖光了,来得晚的就吃不上了。”
一斤沙虫有多少条?麦先生秤了一下,约65条。
随后,记者拨通了小英的手机,未等记者说明,小英便称沙虫一大早就卖完了,“没货了,没货了。”记者得知,小英每天的收购量约40-50斤。
渔民:
采挖沙虫的数量与天气好坏有关
沙虫味道鲜美,但采挖并不容易。在当地人吴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博后镇乐豪村。今年57岁的符石永是乐东生产队长,他说,该村采挖沙虫的高手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符石永介绍,博后镇沿海的文舍村、石堂村、昌汉村等地都有沙虫,采挖一般选在退潮以后。清晨7时许,渔民们就背着背篓、拿着铁铲或锄头,开始采挖沙虫。“有铲沙虫和挖沙虫两种,工序不一样。”符石永说,铲沙虫用的是七八十公分长、呈梯形的铁铲,头部约12公分、底部约20公分,而挖沙虫用的是1米长的锄头。一般采挖3个多小时,11时许天气转热便收工。
采挖沙虫的数量和天气有很大关系。51岁的渔民符宗福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时,沙虫会多一些,藏得也浅一些。遇上大风大浪,沙虫就基本不到沙滩边活动。“运气好的时候,能捉到10斤8斤,运气不好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两斤,甚至一条也没有。”
符石永告诉记者,沙虫都在海滩边的泥巴或沙石下活动。洞穴呈斜梯形,地底下像地道一样四通八达。采挖沙虫大多凭经验和感觉,使用铁铲容易将沙虫拦腰铲断,成功率50%-60%,而用锄头抓获的沙虫基本保持原状,品相好一些,成功率约80%-90%。捕捉时,渔民会用工具轻敲地面,受惊的沙虫会往洞穴底下钻,沙道内就会溅出水来。而根据地面上的孔洞特征,渔民很快就能知道沙虫隐藏的确切位置。
呼吁:
爱惜海洋环境,立法保护生态
符石永告诉记者,大约3年前,博后镇石堂村一位青年花2万元,从儋州购进了一批沙虫苗,投放在海滩边上。但经过1年的养殖,沙虫大部分消失不见了,养殖以失败告终。
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符克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目前临高还没有人工养殖沙虫成功的先例。
沙虫数量越来越少,符石永认为,这是无节制的捕捞造成的。他说,海鲜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捕捞作业也越来越频繁,海洋环境遭到人为破坏逐渐变差,有的甚至还被污染。“捕捞量太大,密度过高,就会影响它们的繁殖生长。”
休渔期就显得非常必要,可以给沙虫必要的繁殖时间,让它们得以喘息。当地人士呼吁,我们要爱惜海洋环境,加大立法保护海洋和环境的力度,同时积极尝试人工养殖,沙虫的美味才能持续得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