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资讯>正文

一个硬汉的最后72小时 追忆海南东昌农场梁统安

A-A+2014年7月28日08:02中新网海南频道评论

  中新网海南频道7月27日电 (琼芬)3天时间,72个小时,4320分钟,在人的一生当中,这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瞬,而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用生命诠释了一个敢于担当、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公仆形象。他,就是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倒在抗风救灾第一线的国营东昌农场综治办副主任梁统安,年仅45岁。

  让时间回到梁统安生命最后的72小时。

  三天三夜的奔波,让他倒在了抗灾第一线

  在梁统安的办公室里,还有他未竟的工作:一本会议记录本、两份待审核的文件……办公桌左手边放着半尺高的材料,右手边是他还未看完的《人民调解在海南》。最后一篇工作日记记录着7月17日农场防风抗风会议上的内容,他详细记录了农场党委的8条命令,并认真地做了备注。

  “做好危房人员转移”排在了工作首位。17日上午农场开完工作布置会议,梁统安来到部门所在的两个挂钩点十八队、二十队,挨家挨户地查看房屋状态,通知职工抢收农作物,并劝说住在老旧瓦房里的职工明天到生产队的办公室去避风。

  41年不遇的超强台风“威马逊”的确有点反常。在它正面袭击海南前,没有一如其他台风般在前几日便带来风雨,17号这一天,天气异常的闷热,万里无云,这也让梁统安的劝说工作变得十分艰难,特别是一些见怪了海南台风天气的七八十岁老人更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祖屋。为此,梁统安和同事登记了责任区所有危房情况,并提前制定好人员转移方案。

  此时,综治办干事李海辉发现梁统安脸色暗沉,额头渗出细汗,问他是不是不舒服时,梁统安摆摆手说没事。这一天晚上,检查完所有的防风工作后,梁统安还挂念着综治办办公室的防风安全,拉着妻子一起去检查并加固了玻璃门窗。

  当时没有人知道,他的心脏已不能承受过度的劳累。7月8日,梁统安搭着邻居家的皮卡车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看病,不想医生立即开出了“高危”通知书,让他马上住院治疗,准备做心脏搭桥手术。

  16日早上,听天气预报说“威马逊”登陆时有可能转化成超强台风,梁统安在病床上再也躺不住了,他挂钩负责两个生产队426个村民,如果不提前通知他们做好防风准备,梁统安心里不踏实。

  早上7时39分,他找到主管医生要求出院,医生向他说明,他有劳力性胸痛,出院可能再发心绞痛,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恶化等可能,存在心脏性猝死风险;如需出院,后果自负!

  没有犹豫,梁统安在这张已经说明他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医患沟通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按了手印,当天下午带着一大包药赶回了农场。

  结果,为了不让家人和同事担心,他隐瞒病情,告诉妻子和亲友,自己的病没什么,“在医院挂了几天点滴舒服多了”;他幽默地回复关心他病情的农场领导和同事:“哈哈哈,得了冠心病,从此我就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了”。事实上,梁统安告诉医生,“他已经反复胸痛了2年,再发加重20天”,这回去医院是因为他真的撑不住了。

  18日早上,东昌农场已是风急雨骤,梁统安再次要求危房人员转移。他和李海峰、十八队队长黎积万组成抢险小组,走遍2个队9个村庄的每个角落,安全转移危房困难群众59人。

  此时,台风“威马逊”正像魔鬼要撕裂一切般怒吼着即将登陆文昌翁田,几十年的大树被连续的狂风压着抬不起头,梁统安惦记着村民简召明新盖的瓦房不坚固,赶紧又赶到他们家劝说。简召明一家三代六口人见到穿过雨幕走来的梁统安,仿佛见到了救星,几个人手挽手走了15分钟才走回了50米开外的队办公室。

  下午四点,村里的树木已开始被风雨折断,屋顶的瓦片也被掀毁。居住在附近的王琼亿老人不顾家人的劝阻,冒着风雨要去村外的羊圈喂狗,一直在值班待命的梁统安看到老人经过,不顾随时可能折断的断树断枝,冲出去把老人拽回来,还跑回老人家中拿来干净的衣服给老人换上。害怕老人着凉生病的梁统安的身上,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在这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生产队办公室,一共安置了20多名转移的群众。除去两张桌子和几张椅子,每个人的位置不足一平方米,加上断水断电,门窗紧闭,地板潮湿,空气十分不好。因为这些群众多是留守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梁统安为了让他们睡得安稳些,找来草席和纸箱垫在地上,而他穿着淋湿的衣服,硬是坐在椅子过了一夜,还说着笑话拉着家常给大伙加油打气。

  一夜风雨,一晚牵挂。19日上午六时,超强台风“威马逊”刚过,风雨稍歇,梁统安把群众全部送回家中,便又和李海辉、黎积万按照农场的部署疏通道路。为能开出一条小路,方便职工群众骑摩托车进出购买生活用品,他手拿砍刀,和同事一起用了两个小时抢通了一条约500米的生命通道。

  “梁哥干活拼命是出了名的,但是那天他的动作变慢了,碗口粗的树砍了很久都没砍断。”同事们都知道,强壮敦实的梁统安身体“一向很好”,这都源于只要有工作任务,他马上就变成拼命三郎,“非常舍得卖力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海辉这才明白当时一夜没合眼的梁统安已经体力透支。

  全身被汗水浸透的梁统安回到场部汇报挂钩点人员全部平安后,回家匆匆忙忙换了一身衣服,又掉头回去清点灾情损失。胸痛、发汗、晕眩、虚脱、无力……这天晚上,他告诉妻子他的胸口有点不舒服,但是20日上午,农场召集所有机关干部清理场部倒伏树木,梁统安又出现在现场。

  他笑着和同事说,昨晚胸口巨疼了两次,差点就要拨打120了。就是在这他工作10多年的办公楼旁,梁统安留下了人生中最后的一张照片。他穿着迷彩服,扎着马步,双手环抱着整株树木,使出全身力气与他人合力将树木扶起……此时,他背对镜头,给所有人留下一个坚毅的背影。

  当天下午18时40分,年仅45岁的梁统安,为工作耗尽最后一丝精力,他吃力地走到家门口,捂着胸口倒下了。当时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看到,他几次想要倚靠旁边的大树爬起来,但很快又重新栽下,反复几次,最终倒在家门口。

  那个反复挣扎想要爬起来的动作,成为人们对他永久的怀念。这个时候,在胡椒园劳作的妻子还惦记着他什么时候回家吃一顿团圆饭,10岁的女儿还想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撒娇……19时30分,梁统安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5岁。

  这时,家里还藏着那份他始终没敢让妻子看的体检报告。写满“很高危”、“猝死”、“恶性”、“恶化”字眼的医嘱把每个人的心刺得生疼。这三天和他一直在一线抗灾的李海辉知道噩耗后,一度不能相信:“不可能!不可能!上午还在扶树呢,咋能说没就没了?”

  梁统安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匆忙得连一句话也没有留给妻儿。

  重担一肩挑  他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如果不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梁统安肯定不会离开,他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 综治办副主任苏海燕说,出事后大家都觉得,经常性、高强度的加班已让梁统安疲惫不堪。

  谁都明白,信访维稳、禁毒等这些高强度的工作都是“烫手芋头”,换了是谁,都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来,但梁统安却是大家公认的“好好先生”。苏海燕、李海辉最熟悉的场景就是上访者怒气冲冲地上门来,但两三个小时候又会换成笑脸回家去。梁统安每次遇到上访户,总是放下手边的工作,耐心倾听上访户的诉求,即使这可能已是上访户第N次上门反映同一个并不符合政策的问题。

  除了耐心地倾听信访人发几个小时“牢骚”,面对尖刀梁统安也不曾退缩。2013年,该场三十队有三兄弟因宅基地划分有纠纷,梁统安和同事多次上门调解不成,还碰上其中一人情绪激动,拿出尖刀作势要砍。梁统安面对双方难以控制的情绪,沉着应对,喝止对方,接着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缓和情势,阻止一宗家庭惨案的发生。

  这位大家眼中的“硬汉”也很柔情。梁统安担负社区禁毒工作,在他的眼里,吸毒人员不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是受害者,更是病人,需要社会治疗和关爱帮助。2010年,该场吸毒人员林某从强制戒毒所出来后,梁统安带领社区禁毒工作人员定期对他开展心理辅导,让林某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在梁统安的帮助下,林某不但戒了毒,还成了家,承包5亩地和妻子一起种植胡椒,日子重新步入正轨。

  据东昌农场场长李明跃介绍,梁统安从2011年负责综治办工作至今,职工上访解决不了、法院判决不了、政策落实不了的问题和再困难的历史遗留问题,他都靠心与心的交流逐步解决。近两年,该调委会调处各类矛盾150多宗,调解成功率达97%。

  梁统安白天忙着为职工群众“跑腿”调解,晚上又常常挑灯夜战,为职工撰写信访材料对接政策。他的手机,总是当地百姓的“热线电话”,谁有啥急事、难事、闹心事,24小时随时都可以拨打他的电话。可是现在,那部“热线”已经成为一个永远无法接听的号码。

  东昌农场场长助理肖双深知梁统安的“不容易”:享受正科待遇的梁统安每月工资仅1800多元,扣完三险一金后不足1500元,妻子待业在家务农,去年种植400株胡椒产量300多斤仅收入1万多元,而女儿每年在文昌上学的费用就需要1万多元,除去日常开销早已所剩无几。就连梁统安现在居住的房子,也是其早年用退伍的安置费购买的,如今还欠着借款。他每月的工资虽然微薄,却是全家的“经济支柱”。

  梁统安的家距离办公室不足300米。推门而入,房子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唯一醒目的是一台冰箱和一部电视。其他的装饰,一看就有年头了,都够得上“文物”级别了。稍微值钱的台式电脑和摩托车,都是农场为方便他工作和下队而配备的。

  医生曾建议梁统安做行冠脉造影检查,但被他拒绝了。谁都不忍心揣测,这可能是因为仅这一项检查就要花费7000多元,而装一个支架就要3万多元,他想再考虑看看。妻子告诉记者,家里一直没有什么存款,就连这次梁统安住院的费用也是卖了一些胡椒后分两次转账给他的。为节省开支,梁统安一个人在医院住了一周,没有亲友陪护。

  2013年,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梁统安和妻子还曾动过心思,要把妻子每年自缴的7000多元社保费用停掉。但即使这样,梁统安也从来没有向别人诉过苦,他和妻子还是常常惦念着同事之间的情谊,“有一点好的东西也要想着别人”:妻子在边角地里种出来的青菜、番薯、西红柿因为新鲜又没有打农药,他总是大方地分发给同事。

  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梁统安还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做好职工心理工作,梁统安常常自掏腰包买上几斤苹果和一点饮料去看望老上访户,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苏海燕、李海辉坦言,综治办的经费很紧张,这样花出去的费用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

  “阿安是个好人!很尊重群众。”这些天,东昌农场十八队70多岁的谢祝英老人一说起梁统安就痛哭不止。在她看来,梁统安正直善良,总是热情助人,“老天不公平”。白发苍苍的老人含着热泪说:“太年轻了,走得太早了……”

  梁统安的父母早已过世,但在80多岁农场退休职工莫垂志的眼中,“阿安就像儿子一样孝顺”。由于莫垂志老人身患关节炎,腿脚不方便,自己儿子又在外工作,每次去医院看病打针都是梁统安开车接送,多年来从无推脱。

  一条鲜活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喜悦在这个傍晚突然戛然而止。综治办副主任、预备役预任中尉军官……梁统安身兼多职,却从此让心爱的妻女失去“丈夫”、“父亲”两个最重要的称呼,留给亲人绵绵的思念和无尽的悲伤。

  如今,他家的简易床上还摊着一本画册,10岁的女儿在每一页都画上了一个带着笑意、穿着美丽裙子的小女孩。孩子望着前来吊唁慰问的人群,依稀知道点什么,她陪着母亲一起掉眼泪,但是却在拥抱母亲时在她耳边坚持:“爸爸是去出差了。”那辆曾陪伴梁统安“南征北战”的摩托车如今孤零零地停在屋檐下,还在等待着它的主人。

  “怎么就相信了你说的话呢?”妻子王英丽的眼泪早已哭干,她反复抚摸丈夫的照片,一直责怪自己没有多关心丈夫的身体。一直没有工作的王英丽没有向农场党委提出什么要求,她朴实地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唯一的想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靠自己,把女儿拉扯大,这样才对得起阿安。”

  这几天,亲人、同事们都带着笑和泪回忆着梁统安,说他的幽默,念他的善良,记他的纯朴,大家在诉说中越来越清楚:这样一个硬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在生命的最后72小时,梁统安想的是工作、工作、还是工作,这位可敬、可爱的硬汉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忠于职责,什么是爱岗敬业。“干啥都要像个样子,必须尽心尽力。”在梁统安心里,“尽心”,是为职工尽心,“尽力”,是为事业尽力。曾在部队获得优秀士兵、记三等功一次的梁统安,在海南农垦军垦文化的熏陶下,用一个战士的姿态以燃烧生命的方式,在工作岗位上完成了生命最后的冲刺,跨越了生死之界。(完)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