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三甲医院的超常规生长

  ——海南省肿瘤医院筹建纪实

  -海南日报记者胡续发 陈蔚林

  初冬的西海岸,暖阳高照,林木尽染,在工地上投射出一个个紧张忙碌的身影。

  这里是海南省肿瘤医院,一座别具一格的大型建筑群,形似双手反向互对,捧一颗爱心,真诚迎接即将来诊的人们。

  这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从立项筹建的那一天起,就承载了非同寻常的使命——

  它因改革而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事业单位身份、行政无级别、全员聘用制,是我省乃至全国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创举。

  它的诞生,将结束海南无肿瘤专科医院的历史,也意味着以其为平台建立的全省肿瘤疾病三级防治体系将成为现实,岛内很多肿瘤患者不必再承受出岛求医之苦。

  令人振奋的是,这个体量较大、任务繁重的省级重点民生项目,从荒草丛生之地到大楼建成即将开业,用时短短两年两个月。这其中,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项目各方和建设者齐心协力、争分夺秒、追求卓越的心血,堪为实干精神和严实作风的生动写照。

  两次握手一大改革

  在省肿瘤医院的历史上,有两个时间节点注定将被铭记。

  2014年6月,省肿瘤医院工程建设、人才组建等进入关键阶段,在省委书记罗保铭的关心推动下,海南省肿瘤医院和天津市肿瘤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天津市肿瘤医院海南分院。罗保铭在会见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时,希望双方共同把天津市肿瘤医院海南分院建设成高起点、高水平的四季花园式专科医院。

  再往前倒推4年,2010年6月,时任省长罗保铭代表省政府与天津市政府签署《琼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南省肿瘤医院与天津市肿瘤医院的合作由此结缘。

  一个是全国仅剩的两个无省级肿瘤专科医院省份之一,一个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两次握手,两次推动,将一南一北、悬殊极大的两个医院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在省委省政府2015年为民办实事事项中,建设省肿瘤医院从征集到的众多民生事项中脱颖而出位列其中。省长刘赐贵很关心项目建设,要求有关方面协调解决问题,全力推动医院建设。

  从琼津携手合作到列入重点民生事项,省肿瘤医院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推动。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项目,何以牵动着海南高层和全省人民的心?

  肿瘤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非传染性疾病。省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肿瘤发病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肿瘤新发病约2万例,发病率仍在逐年增高。

  然而长期以来,海南没有肿瘤专科医院,医疗基础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不高,肿瘤诊疗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健康岛的要求极不相称。许多海南肿瘤患者无奈选择出岛治疗,留下“身心疲惫,经济负担加重”的叹息。

  建一家高水平肿瘤专科医院,成为全省上下尤其是众多患者的强烈期盼。可是谈何容易?建设医院耗资巨大,光靠政府投入,海南并不丰厚的“家底”颇为吃力。

  当改革的春风吹进21世纪第一个十年,国家明文规定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向来敢闯敢试的特区人毅然决定:对省肿瘤医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由社会资本投资控股;医院定性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但不设编制。

  这一突破性的改革,在5年后的今天再次得到肯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彼时,正谋求转型的海南第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肿瘤医院项目兴趣浓厚,审慎考量后,一脚趟进了这条“摸着石头过的河”。董事长蒋会成立志要倾全集团之力,投资22亿元,打造一座占地面积156亩、开放床位1200张、年门诊量45万人次、年收治病人2万例的国际一流肿瘤专科医院。

  可是,在医院门难进脸难看、运行效能低下、医患矛盾加剧等等弊端饱受诟病的当下,新生的省肿瘤医院如何才能打破桎梏走向“一流”?唯有放开手脚,大胆突破,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顶层设计,努力闯出一个不一般的医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