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与《更路簿》。本报记者于伟慧摄罗盘与《更路簿》。本报记者于伟慧摄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金昌波

  今年两会期间,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京城传开:海南日报社决定出资100万元人民币,用于保护南海珍贵文化遗存——《更路簿》。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与会代表委员,尤其是文物保护研究相关领域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今天下午,海南日报记者在北京会议中心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邀请他就《更路簿》保护支招。

  得知海南日报社设立了百万保护基金,专门用于《更路簿》抢救性发掘,单霁翔连连点头,表示十分欣慰。“《更路簿》已经到了抢救性保护地步,如果海南有需要,故宫博物院愿意就《更路簿》保护研究提供帮助。”

  加强《更路簿》收集整理

  据了解,《更路簿》是海南岛渔民在积累了前人航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体创作的结果,记载了从文昌清澜港、琼海潭门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海南的新生代渔民对《更路簿》等流传数百年的传统航海知识几乎已一无所知,“南海天书”更是被当做老人的遗物,掩埋或焚烧,现存数量不多。

  “情况已十分严峻,要尽快开展对《更路簿》的抢救性保护,首先就是要加强收集整理工作。”单霁翔说。基于此,海南可以以文昌、琼海两市为重点,兼及万宁、陵水、三亚、临高等市县,摸清省内渔民藏本情况,集中收集整理。

  “此外,如果纸张已经损坏,就必须进行修复,还有的蛀食成洞,就要采取杀虫措施,通过一系列技术性修复工艺,尽量使其恢复本来的面貌和得到一定强度的加固以便于保存。”单霁翔说。“民间保存风险太大,建议让《更路簿》进入博物馆馆藏。”

  数字化保护是当前趋势

  “不过,还必须注意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更路簿》是纸质文物,搜集之后,如何保存是一个重大课题。”

  在单霁翔看来,纸质文物保护,数字化是当前趋势。记者在故宫官方网站看到,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数字资料馆获知展览信息,还可以通过“藏品总目”看到超过60万件藏品。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推出了“微故宫”和“掌上故宫”智能导览应用,为文博爱好者与游客提供文化信息、导览讲解、推荐路线等服务。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的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状态,对数字作品的研发已有十多年。“通过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可以将传统、枯燥的宣传方式向现代、活泼的教育方式转变,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时尚起来。”

  “海南是文物大省,近年来,洋浦古盐田、海口骑楼老街、火山口周边的古村落不断引起人们关注,还有大量的水下文物,少数民族方面的黎族村寨、船型屋等等,对这些文物展开研究有一个担忧就是可能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伤害。”单霁翔说。“海南比较潮湿,《更路簿》这种纸质文物的保护任务艰巨。通过数字化形式就可以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博物馆在数字、影像内容基础上进行开发研究,不会对文物本体产生伤害。”